-
从我十几岁开始,内心和身体对来自外界毫无理由的管束和压力产生了警觉,我感到难以融入大人的世界和社会,很不自在。 我想从不自由中获得解放。 艺术让我得以从不自由中解脱, 所以我相信我也能通过我的作品,让别人感受到艺术的这份力量,只是这样而已。 我想,艺术不仅拥有反抗的力量,也具备释放情感的能力。
-
在《周易》这部著作里,明确地谈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在论述坤元的时候,它提出了“乃顺承天”。《周易》强调了什么呢?它强调了“阳”在万物的生命活动当中应该居主导地位,“阴”则属于从属地位。
-
扶阳理论的基础是什么呢?主要就是阳主阴从。阳主阴从就是强调了阳为主导,阴为随从。这与现代教材的阴阳理论显然有很大的差别。现代教材强调的是阴阳要平衡,阴阳平衡才能健康,没有一个主导。
-
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时间去害怕、去犹豫、去等待?你说“等下一次吧”,结果什么都没有发生。你可以不强大,但不可以总是为自己开脱,那样只能永远羡慕别人的梦想。
-
是的,女人没有男朋友,也可以潇洒地生活。可在我看来,这是人生状态的一种缺失。有句话说,成双入对总好过形单影只。所以单身女人常常被亲朋好友督促“早点儿找个如意郎君”。
-
爱情并非一块木板,不是你得到它,它就摆放在你手里。爱情其实是一块橡皮泥,可以有不同的形态,是圆的还是扁的,全靠你自己的手去塑造。至于那些抱怨爱情不靠谱的人,干吗不问问自己,你是怎样塑造了爱情最后的形状?
-
人们常犯一个错误,即设定演化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演化中的有机体逐步进入某种最终的完美状态。但是,它们一这些有机体,包括我们在内并不是永远在演化中进步。一个不断演化的社会或机体不过是在一代又一代的生存中适应不断变迁的生存条件。这些适应性的调整也许有即时收益,但在任何绝对意义上都不是改进,因为外部条件永远在变化。
-
我发现浮萍下面,掩埋着L对SM追求过程中一个交杂的心路历程:惊异、不解、快乐、痛苦、无奈、释然和渴望……
-
好像有些人酷爱在严寒的冬天坐在冰上凿洞钓鱼一样,那只是这个人的一个癖好,没有别的。我平时陪儿子、女儿读书,做游戏,我欣赏并沉醉在天伦之乐中,没有反常的地方。只是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顺应一点自己的比较特别的意志……
-
“角色”是以数据库为环境的存在,它使平时“一次而终”的故事解体,呼唤着“其他的故事可能性”。从此就出现了消费者也参与其中的“无数的二次创作”。
-
Feeding on blood is a tough way to make a living.
-
其实人的最大的敌人只有两个,一个是爱,一个是恨,我们内心害怕被抛弃,受到攻击、遭到毁灭,因此,假想敌的存在能将恐惧具体化,这种恐惧有着原始的特征,那就是弥漫、无边界、不能被掌控。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对象可以将恐惧定位,那就有了可操作的空间,设定一个能够看得见、能够去对抗的假想敌,就有控制和反控制的过程,有时候,并不需要什么结果,而只需要这个过程。
-
我想起外公经常对我说,人有时会不得不去做一些“越线之事”,但这种时候,只要每天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越线之事”并进行调整即可。 雾霭的前方浮现出美丽的轮廓。我仿佛看到幽灵一般,看得出了神。 富士山即便近在眼前,看起来也像远在天边。
-
如果一个男人以无礼的态度对待一个女人,而她却听之任之,他就会逐渐失去对她应有的尊重。 …… 你完全可以做到既令人愉快又态度鲜明。男人尊重态度鲜明、能够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要求的女人。
-
认识反思性的动物,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对别人的态度和行为往往会由别人首先对待我们的方式决定。 你希望自己可以传递爱意,而不仅仅是对别人的爱意做出反应。 首先向对方表示好感的方法可以是微笑、目光接触、问好、开始谈话、或者建议一起出去玩。即使对方没有马上回应,你也不要轻易放弃。 明显向对方表示好感是赢得他/她的心的第一步。但不能保证对方马上做出积极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