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症女性群体人数其实并不少,只是女性隐藏得比较好罢了(但往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女性的孤独症特质与男性不太一样,或者说表现得不太一样。针对孤独症的研究(几乎)全是针对孤独症男性群体的研究,或者说直到最近才开始针对不同性别进行区分研究,因此,这些研究结论所说的孤独症典型表现其实只是孤独症男性的典型表现,而孤独症特质在女性身上的表现自然就不会被发现了。
-
尽管我们可能无法设想未来具体会以何种形式呈现,但对想象中更好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是对付出行动以渴望有待发现和理解的事物的赞赏。
-
一个是当患者表达出探索过去的强烈愿望,如果不这么做会危及治疗联盟的时候;另一个是当患者陷入自己的功能不良思维不能自拔,了解他们信念的童年根基会潜在地帮助他们矫正自己固执的观念。
-
地位与文化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看不见的手”的机制:在寻求地位最优化且稳定保持地位的过程中,个人最终会集聚,选定某些行为模式(体现为习俗、传统、时尚、潮流、品味),而我们将这些理解为文化。9
-
地位这个主题尤其如此:它不是谁可任意选择玩或不玩的“游戏”,而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从底部支撑着全部的个人行为和社会组织。作为个体,我们将自己的品味和偏好视为个人表达,而不是对社会等级制度中某个位置的机械版应。我们相信自己拥有自由意志,并寻求打造独特的身份。14
-
当你参加考试时,你在考场中的内心感受和你保持踏实且专注的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考试成绩。你需要明白的是,应试体验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考试的结果。
-
人生由一系列持续不断的考验组成,我们都要在其中扮演某种角色,并力图在与他人发生互动的同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
你顺从于一份无法令你有任何兴奋感的工作,这会逐渐形成一种惯性。你对工作的消极感开始变得习以为常,每当你向处于“同一条船”上的人投去同情的目光时,你实际上已经接受了这些挫败。当你陷入这个循环中时,换工作似乎是打破你不喜欢的工作现状的唯一途径。但是,另找一份工作的压力和其所带来的麻烦似乎更加让人望而生畏。这会成为一种恶性循环,一直困扰着你。
-
绕过惯性的阻力,请当事人尝试从没有做过的事情,获得不一样的经验。
-
人间第一痛苦就是无情的人偏会装出多情的模样,有情的倒是缄口束手,无所表示!
-
不仅是对革命,孙文对妇女也很热情。他虽然在故乡已有父母指定的妻子,但却在日本与两位女性交往并有了孩子。
-
可是费祎并不在乎,在蒋琬淡出政坛后,费祎作为诸葛亮钦定的“隔代接班人”,在朝中已无竞争对手。他既感激诸葛亮的提携之恩,又从骨子里反对诸葛亮的北伐之策,他既渴望获得诸葛亮昔日的宰辅权力,又不愿意始终活在诸葛亮的阴影里。如果说蒋琬还在小心谨慎地“萧规曹随”的话,那么费祎对自己的政治使命十分明确,那就是带领季汉真正走出“诸葛亮时代”。
-
皇权与相权的博弈,贯穿了整个三国时代。当魏、吴皇帝主宰朝政之时,季汉首开“政由葛氏,祭则寡人”的国家治理模式。而当魏、吴相继落入皇权旁落、权臣擅政的境地,季汉却以大将军费祎的非正常死亡,走出了这一政治魔咒。
-
人的性格和行为是相与为一的,袁崇焕的一大性格特点就是敢作敢为,但不计后果。这让他敢于单枪匹马去前线考察,敢于连跨数级向首辅报告,但也敢于杀了士卒而不报告,也有了后面的抗命守宁远城、擅杀毛文龙等举动。
-
我见过很多好人,一生中的每一天都像是行走在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