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审视他们反应,消除不确定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忽视一点微妙而重要的事实:其他人有可能也在寻找社会证据。尤其是在局面模糊不清的时候,人人都倾向于观察别人在做什么,这会导致一种叫做“多元无知”的有趣现象。
-
不管是什么东西, 只要你晓得会失去去它, 自然就会爱上它了。 –G。K。切斯特顿
-
很多情况下, 只要有正统的权威说了话,其他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变得不相关了。 这种时候, 我们并不从整体上来审视局面, 而是只对其中的一个方面给予关注, 做出反应。
-
管教前后不一的父母, 最容易教出反叛心强的孩子。
-
人类在认知方面有个原理,叫“对比原理”。两样东西一前一后地展示出来,我们怎么样看待其中的区别
-
第一:接触带来的熟悉往往能导致更大的好感,可要是接触本身蕴含了让人反感的体验,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第二:有证据表明,以团队为导向的学习能缓解这种敌对状态。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合作对喜好过程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
面对明显是伪造的社会证据,我们只要多保持一点警惕感,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了。
-
阿维斯—我们是第二, 但我们更努力。 欧莱雅—我们价格高, 但你值得拥有。 顺从专家靠暴露自己的一些小缺点来建立基本的信任感, 这样等之后强调更重要方面的时候, 他们就显得更可信了。
-
我们通常都不怎么喜欢的人,比方说不请自来的讨厌的推销员,不愿交往的熟人,名字都没听过的奇怪组织的代表,只要在向我们提出请求之前,先对我们施个小小的恩惠,就能极大地提高我们依其言行其事的概率。
-
互惠原理通过这两条途径来实现相互让步。头一条很明显:它迫使接受了对方让步的人以同样的方式回应;第二条尽管不那么明显,但更为关键:由于接受了让步的人有回报的义务,人们就乐意率先让步,从而启动有益的交换过程。归根到底,要是不存在回报让步的社会义务,谁乐意头一个牺牲利益呢?你有可能放弃了某种东西,却得不到任何回报。不过,有了互惠原理的影响 ,我们就可以安安心心地率先向合作伙伴让步了,因为他也有义务牺牲一些利益,以此回报我们的善意。
-
请求者还有另一种利用相似点增加好感及顺从概率的办法:他们假装跟我们有着相似的背景和兴趣
-
在碰到稀缺资源加竞争的魔鬼组合时, 务必小心谨慎。
-
首先,我们似乎持有这样的假设:要是很多人在做相同的事情,他们必然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尤其在我们并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很乐意对这种集体智慧投入极大的信任。其次,人群很多时候都是错的,因为群体的成员并不是根据优势信息才采取行动,而只是基于社会认同原理在做反应。
-
影响力最强的领导者是那些知道怎样安排群体内部条件,让社会认同原理朝对自己有利方向发挥作用的人。
-
我认为在要别人帮忙的时候, 要是能给一个理由, 成功的概率就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