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分析单位发生了变化,但仍可以发现,多元主义的政治观依然是社会本位的,而非国家/政府本位。在这一意义上,多元主义政治理论是自由主义的一种特定形式。
-
唐代开元十年,在西北庆州增设了怀安县,该县就是因为检括出当地存在许多外来逃户而设置的。逃户也是被迫移民的一种形式,农民因为不堪官府的重压,四处流亡。怀安县地处今甘肃华池县西北的深山峡谷中,逃亡的农民起初一定以为找到了一个世外桃源,结果却仍不免被纳入怀安县中,无法摆脱苛政的统治。
-
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也。夫万里之远,皆上所制命,则上诚利矣;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独当,而其害如之何!
-
政区本来就是为着中央集权制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设置,其划界当然要以对集权统治有利为原则;但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发展又是维持帝国政权的基础,政区边界的划定也要注意使政区与地理环境相一致。在这两种思想的指导下,就出现了犬牙相入和山川形便两条相互对立的划界原则。
-
在中国历史上,这两条原则是同时并用的,但越到后来,犬牙交错的原则越占上风,这一点反映了中央对地方控制愈来愈紧,中央集权程度愈来愈强的客观事实。
-
俾斯麦决心让阿刻戎流动起来。他喜欢使用经典性引语Acheronta movere(我将去阿刻戎),不过,他自然更想将这归咎于自己在内政方面的对手。
-
这时就要确立新的宪法,{于是}产生出一个新的国家
-
民主式平等本质上是同类性,确切地说,是人民的同类性。
-
奥地利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下令小学要教唱新编国歌,想借此凝聚前哈布斯堡帝国残存下来的少数几个省份——其他地区有的独立了,有的被归入其他国家——的向心力,培养其国家之爱,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操。可惜不太成功,因为这些居民的唯一共同点,便是他们都想并入德国。
-
很少的民族实体能够滋养民族主义,正如太多的民族主义能让一个民族衰落一样。南斯拉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奥地利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下令小学要教唱新编国歌,想借此凝聚前哈布斯堡帝国残存下来的少数几个省份——其他地区有的独立了,有的被归入其他国家——的向心力,培养其国家之爱,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操。可惜不太成功,因为这些居民的唯一共同点,便是他们都想并入德国。
-
很少的民族实体能够滋养民族主义,正如太多的民族主义能让一个民族衰落一样。南斯拉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只有教会的工作能与现代民族主义的志向相比:他们付出了漫长而有耐心的努力,将传教士送到村庄里排除迷信和错误,并且有效地将一种新的文化和道德施加于西欧人身上。
-
“民族”是一个被命名的人口总体,它的成员共享一块历史性的领土,拥有共同的神话、历史记忆和大众性公共文化,共存于同一个经济体系,共享一套对所有成员都适用的一般性法律权利与义务。在这里“民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是一个提供标准
-
确实是直到20世纪,“民族主义”一词才获得了我们今天所能联想到的含义。在这些用法中最重要的几个含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