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批判了将基督教当成一种抽象的精神或彼岸的心灵事物的看法。。。从而把信仰限制于主体或意识的活动之中。。。圣经描述着这么一位上帝,是与人说话或交谈的上帝,而不是内心关照的意识活动或感性经验的东西。
-
做一个无可挽回的不幸者是一件可耻的事。一个无可挽回的不幸者往往得不到尘世法则的庇护。他与社会之间的所有关系,都被永远打断了。可是,由于或迟或早每个人都命定成为无可挽回的不幸者,所以,哲学所能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孤独。
-
顾名思义,清教徒都是独立的人,他们是有独立思想的,永远不会是“代表继承体制的人”。
-
阿纳克西曼德是泰勒斯的青年朋友。在某些方面,他关于实在的观点很现代。
-
苏格拉底在教导中的角色,是要使人们依靠自身从内部发现智慧
-
国度指的是每个人与他们的救赎之王耶稣基督的灵性关系,它的存在无需等待推翻或建立任何形式的地上政府。可以假定,它与任何一个不扭曲救赎含义的地上统治都是相容的。
-
大慧,一切法无自性,以刹那不住故,见后变异故,是名无自性。云何无二相?大慧,如光影、如长短、如黑白,皆相待立,独则不成。大慧,非于生死外有涅槃,非于涅槃外有生死,生死涅槃无相违相,如生死涅槃,一切法亦如是,是名无二相。
-
《楞伽经》,又称《大乘入楞伽经》,是一部大乘经典。“楞伽”二字,系梵音,意译为“难入”。所谓“难入”者,原指摩罗耶山陡峭险绝,为常人所难到;楞伽城本无门户,非神通者不可入。今以处表法,譬喻此经乃是微妙第一了义之教,非大乘利根之入,不可得入。
-
所谓的‘死亡’体验,并不是真正的死亡,更不是中阴的现象。
-
质量转换为能量后,质量就不见了,。。。
-
若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
如是缘名色而识生,缘识而名色生,缘名色而触生,缘触而受生,缘受而爱生,缘爱而取生,缘取而有有生,缘有而生生,缘生而老死生,缘老死而愁、悲、苦、忧、恼生。如是有一切苦蕴之集。
-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zhěn也。请言其畛zhěn: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我没生活中,有很多的神神鬼鬼,我们没有必要去都搞得清楚。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一个有道的人。
-
这里自然有一种快乐,但此种快乐并不是可被相对的悲哀推翻的快乐,而是“神赐”或“天赋”的一种绝对快乐。可以使人“苦中得乐”、减之不损、加之不增、永恒不变的快乐。由此可知,所谓“心无所得”,以禅而言,乃是一种积极的观念,并不只是纯然的消极否定而已。
-
又佛法有二,一、世間教;二、出世法。若明五戒招十善感天故,誡惡勸善,此世間教也。若明法應捨,何況非法,故依彼三空,捨於二善,得三乘聖道,謂出世教也。今明捨罪,謂世間教;次明捨福,辨出世教。故建篇兩捨,則總攝五乘。良以外道邪言鄣五乘教,故偏破邪言、遍申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