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氏立论起点:人类是如何从早期原始社会休戚与共的小部落,发展成广土众民、和睦相处并形成巨大而复杂交往关系的巨型社会的呢?
-
契 ——商:河南商丘 昭明——砥石:河北隆平、宁晋县间 汤 ——亳:安徽亳县附近,或说河南商丘之北山东曹县之南 仲丁——嚣:河南郑州附近 河亶(音胆)甲——相:河南内黄附近 祖乙——耿(或邢、庇):河南武陟(音至)县之南 南庚——奄:山东曲阜一带 盘庚——殷:河南安阳西北
-
古代中国土地广大,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夏商时期还有许多落后地区停留在采集渔猎或牧畜生活,随着生产斗争的发展,农业经济显示出其优越性,逐渐取得了主要地位。殷代耕田和打猎本来是两回事,在焚山烧泽这一点上统一了,许多猎区终于不免变成农田。
-
夏、商和周是一个大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的分支文化,但就三者的个体说,它们是相互对立的政治势力。它们之间是平行关系而不是前后关系,是理解它们发展的关键,因此也是理解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关键。
-
如果你对10000平方米这个数据还没有一个形象的概念,那么可以把它和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比较一下。国际标准足球场地的长度是105米,宽度为68米,总面积才7140平方米!当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如此大体量的建筑凸现于东亚大陆的地平线上,它的出现背景和象征意义,是可以想见的。(P52)
-
注释22: 土洞内砌墓室本为中原一带汉唐旧制。司马光谓此种穿圹法适于坚土之乡。《司马氏书仪》(《学津讨原》本)卷七《丧仪・穿圹》条注:“其坚土之乡,先凿延道,深若千尺,然后旁穿窟室以为圹,或以砖范之,或但为土室,以砖数重塞其门,然后筑土实其埏道。”
-
所有这一过程,都不是由中原向四周辐射的形势,而是各大文化区系在大致同步发展的前提下,不断组合与重组,形成在六大区系范围内涵盖为大致平衡又不平衡的多元一体的格局。
-
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尤其是,已可从几处典型地点归纳出文明起源的三种形式。【按裂变、撞击、融合】
-
禅者的语言,常常不是为问题的解决,有时既是为了一种新的问题的开端,有时有时为了作为一种解消发问的前提,为了使提问者退回到问题以前的一种反问。越是细心地阅读禅录,越发叹息于概括禅之为何物的困难。
-
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智中最主要的心理状态。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的渴求。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
-
014页 当人生走到尽头,除正法外,什么都帮不了你。纵然富有四海,也带不走一针一线;位高权重,也带不走一奴一仆,就连最为珍爱、精心保护的身体也不得不舍弃。那时,唯有恶业对你有害,除此之外哪怕整个世界都与你为敌,他们也无法向你射出一支寒光闪闪的箭。
-
"因此说,果是从无中生出的,因为因果没有同时存在的时候"
-
我曾两次寻访观音岩造像,初访时租了一辆摩的,从广元城区出发,一路顶着凛冽的寒风,呼啸着穿过嘉陵江畔。在四川,自助旅行少不了摩的这种交通工具,虽然很冷,但是很便捷,可以快速抵达目的地。那时的岩壁前砌着很高的一堵墙,想要仔细观察造像,除了望远镜,别的都是徒劳。
-
时光从不欺人。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中秋,金牛道的上路口,所有的路人不断地相逢。就如同我和老徐一起登上这鲜有人至的环梁子,如同重返贞观那年的路口,和一个个过往的行人重逢,重逢在荒野中的环梁子和金牛道上。
-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萨之自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