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自然中度过时光可以提升个人的注意力。
-
工作其实比休闲时光更容易带来享受,因为工作类似于心流活动,有其内在目标、反馈规则和挑战,所有这些都鼓励个人积极参与到工作中,专注其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里。休闲时光则组织松散,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创造出值得享受的事情。
-
你的意志力并非性格的展现,可以无限制地使用;相反,它恰如肌肉一般,会疲劳。这也是霍夫曼和鲍迈斯特的实验中,实验对象很难抵抗欲望的原因——经过一段时间,这些烦扰会榨干他们的意志力,直到最后无法抵抗。(所以不要过度使用意志力,适当休息有助于提高效率。)
-
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习惯。
-
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
-
每天在职业问题之外时常享受一些自由时光,这样才能使你得到——虽然听来有些矛盾——完成(深度)工作所需的闲散安逸。
-
结束的时候,要说出一个预设的短语,表明完成。(我完成整个流程的时候会说:“停工完成。”)最后这一步听起来有些浮夸,但这样做可以给大脑一个暗示,使其意识到可以放心地放下与工作相关的想法,留作明天再考虑。
-
人们在工作时比想象中更愉悦,而在放松时则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
-
这种哲学认为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换言之,其目标是创造一种工作节奏,让你不需要投入精力便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状态。
-
给有意识的头脑休息的时间可以激活无意识头脑,从而理清最复杂的职业挑战。因此,屏蔽工作的习惯并不一定会降低你高效工作的时间,反而会使你开展的工作类型多样化。
-
如果想提高睡眠修复的质量那么设置固定时间的闹铃正是我们能采取的最有效的方法
-
晚上那最后的一个半小时做些什么比较好呢?一就是一个整理物品的好时机。二,可以做些简单的缓和的第二天的准备工作。3 可以把衣服洗了。4.回顾自己的一天。把今天的很多想法关心的担心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这就意味着我们再上床睡觉的时候知道自己已经很清醒的处理了今天的所有问题可以没有负担的上床休息了
-
对于大多数人说下午一到三点睡眠的需求也非常的强烈,这就是第二个睡眠时机。但是不能睡太久为什么呢因为九十分钟的睡眠周期有一个潜在的缺陷会产生睡眠后的惰性其表现形式为精神恍惚走路摇摆不稳所以说中午说最多只能说三十分钟
-
如果在家工作,千万不要上床午睡,可以靠在沙发上或者扶手椅上,把床留给夜间睡眠和一个完整的90分钟长的午后睡眠周期。
-
一片漆黑是最好的睡眠环境,像我,我们这儿的显示器的灯,还有插线板的灯都最好遮上。但眼罩去不肯推荐,因为眼罩会带来不是干扰睡眠。早上我们需要阳光,所以在固定的起床时间醒来后应当立即拉开窗帘,让身体开始分泌血清素,这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