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上半叶经历了数百个运动一立体派、野兽派、构成主义、至上主义、未来主义、达达、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抽象艺术一一每一个运动都有自己的宣言。所有这一切都消失了。艺术史不再受到某种内在的必然性驱动。人们感觉不到任何的叙事方向。p5
-
我们已经真正地进入了一个多元主义的时期。不存在一个正确的创作艺术的方式。p6
-
[弗朗西斯·泰勒]也表达了自己的深切忧虑,认为现代主义批评家用严格标准对待古代艺术,却拒绝用同意标准对待当代艺术,此举实际上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性,因此“破坏了文明人遗存的一种硬通货”。
-
泰勒认为,博物馆应有能力逐渐向人们灌输一种品质意识,博物馆应不断努力缩小艺术家与公众之间的鸿沟。
-
一般书中介绍的执笔法有很大的弊病,它使手腕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无法配合其它关节灵活地运动,线条因而缺少生动的变化这是把“指实掌虚”错误地理解盛“指实掌竖”的结果。
-
圣 人不凝滞于物,万法无定,殊途同归,神智无方而妙有用,得其法而不著, 至于无法,可谓得矣 。
-
“对藏品进行生物分类学上的展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理解上帝的计划。”
-
大英博物馆——斯隆的遗嘱,这些收藏“彰显上帝之荣耀,驳斥无神论并指出其不良后果,促进医学和其他艺术与科学的发展,以及让全人类受益”。
-
美学的无限是一种悸动,这悸动的来源是,我们所仰慕之物具备一种有限但尽善的完全性。
-
美学的无限是一种悸动,这悸动的来源是,我们所仰慕之物具备一种有限但尽善的完全性。
-
一旦扎根,植物不可抗拒的周期性似乎便承诺了民族的不朽——枯萎不过是再一次欣荣的必经过程。即使大火摧毁了这些草木繁盛的山丘,这种表层的毁灭实际上也推进了更生的自然循环。
-
有一等人,以纸画人物鸟兽鹰虫之类,如手卷样。以三尺高二木为画杆,止齐一头。其人蟠膝坐于地,以图画立地,每展出一段,朝前番语高声解说此段来历。众人环坐而视听之,或笑或哭,便如说平话一般。(米尔斯译,《瀛涯胜览》)
-
从很多方面看,我们可谓生逢其时。正如我在序言里所说,时逢21世纪初,我们若选择生在此前任何一个年代的话,将会是愚蠢的。无论财富、健康还是人身安全,没有哪个年代能与今天相比。我们享受着过去10000年人类一切文化流传下来的精华。
-
遇到自己不懂的事,看不起专家("我不懂艺术,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遇到自己懂得事,又看不起外行人。以上对于不熟悉的事,我们自然无从知道专业知识是否不重要,对于自己谙熟的事,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外行人的意见要么不对,要么尽是枯燥的废话。
-
4 词语与视觉媒介的交叉研究已经成为现代人文研究的主要特征。批评图像学或“形象科学”( Bildwissenschaft)的新形式已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领域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