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制时代之君臣,虽推尊孔子,表章儒术。其实断章取义,别具私心,存其仁义之言辞,略其封建之背景,忘其平阶级之宗旨,遗其君子儒之教义。
-
“有通贯古今中外的道德精神,但绝没有通贯古今中外的行为格式。有通贯古今中外的求知精神,也绝没有通贯古今中外的知识结论。”
-
各种不合理的东西,随时间之经过,因人性中对外来压力所生的自我保存与适应的作用,及生活中因惯性而对现实任何存在,容易与以惰性承认的情形,也渐渐忘记那些事物是不合理的。古今中外,政治上的大奸大猾,都是朝向这一弱点上投下他们的野心与赌注。大一统的一人专制政治的自身,也正是如此。
-
希特勒大部分的胜利是由于对对手使用的诡计,但是希特勒有技巧的行动也是很少有疑问的。他不仅使他的对手相互斗争,而且他也尽了相当大的努力来使他们确信纳粹德国抱有良好的意愿。就像诺曼·里奇(Norman Rich)指出的:“为了掩盖或模糊他的真实意图,希特勒一点也不专注于他的外交和宣传技巧。……
-
最令人惊异而感兴趣的是以官抵罪的方式。官职以今日的概念言之,原是行政上的一种职位,在古代则是为个人的一种身份,一种个人的权利,所以一旦获得此种身份,便享有种种特权,生活方式上如此,法律上亦如此,他可以不受普通法律的拘束,还可以他的官位去交换他的罪刑,好像他以私人的奴婢、财产去赎罪一样。
-
当然,回想起伊万·卡拉马佐夫关于魔鬼的体验,人们会说,与最值得赞叹的科学所能够告诉他的东西相比,伊万的体验告诉他的东西要无比重要得多,无比深刻得多。
-
汤普森说:如果告诉你真相,你会大吃一惊的:我同意写《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是因为当时我手头很拮据,而一家出版商想要一部关于1832年到1945年英国工人运动的教科书
-
早年强调日本侵略中国,提出亡国之“二十一条要求”,并以最后通牒方式逼迫中国接受,即所谓“五七国耻”,逐渐为强调袁世凯为了实行帝制,屈服日本要求之所谓“五九国耻”所取代。
-
……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命驻英公使张荫桓到任后即与英政府接洽加税事。七月张使报告……
-
個人的眼耳在資訊網絡中延申拓展,通往腦袋之視聽工作由各種利益衝突下的社會機制代勞,左右個人與群體的思考方向。並不是説作爲行動者的個人在噪音龐大的機器運轉聲中失去判斷的能力,而是蜂涌進來的資訊決定或限制了我們據以下判斷的材料,每個個人都不得不與各種複雜的社會機制產生關係。
-
中国官僚政府所获得的支持,主要来源于社会习俗和社会价值观。鼓励个人附属于各类初级团体;然而,如果一种教导式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对他的同胞的义务,它也就会抑制他所有的对于自然权利的诉求。过去2000年里,这些情况没有什么改变。
-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上的反商业主义;然而,一个社会如果产生不了富格尔或格雷欣这样的金融家,那么它也就产生不了伽利略或哈维这样的科学家
-
马克思的创新之处,是将斯密和费尔巴哈结合起来得出一种对异化劳动的说明。这就是,资本主义下工人的困境,是人的本质成为与他或她的存在相分离的方式的一个实例,即工人以并不表现他本质的方式来生活。从本质上讲,人是生产性的动物,但马克思断言,在资本主义下他们以一种非人的方式从事生产。
-
这曾经帮助把那些不完全地和无批判地支持苏联的人排斥在马克思主义共同体之外,现在又服务于那些希望拒绝马克思全部思想的人,因为他们声称,从《共产党宣言》向前前进或者可能向前前进的唯一道路是终结斯大林俄国的古拉格或者马克思的信徒所统治的其他国家的集中营。
-
“天地、祖考、自家,合一无间,唯此一个精神也。”(按:耳熟吗?“ 吾心便是宇宙……”)“有灵于位,我之精神聚处,祖考洋洋仿佛于此,即是复生于天地精神之上也。”(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