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平等年代,”托克维尔说得好,“人们并不因为彼此相似而彼此相信,但他们因为相似,所以几乎无限地相信公众的判断力。原因在于,既然所有人都同样聪明,真理自然应当和数量优势并存
-
冲动、狂暴、理性缺乏、优柔寡断、情绪高涨等,几乎总能在生命的低级进化形态中看到,比如妇女、野蛮人和儿童
-
社会现象非常复杂,我们无法预测和整体把握各种现象的交互作用
-
在精神活动中,无意识活动比意识活动重要得多
-
逻辑学告诉我们:口供一致的多人证明属于最强证据,可以确保事实的准确性。但群体心理学知识则告诉我们:逻辑学在在这一点上需要重写
-
选民从不秋后算账,懒得去了解自己选的人是否在实行他们所拥护的竞选纲领
-
群体无法长时间保持渴望,就像它无法思考一样
-
当断言经过充分反复,且态度保持一致,强大的传染机制就会开始运行,形成所谓“风评”
-
群体是外来刺激的奴隶
-
不管群体貌似多么冷漠,它都处于一种全力期待的状态,所以很容易接受暗示。第一波暗示一旦形成,立刻就会感染群体所有成员的大脑,而群体情感的一致化倾向会让它立刻变成既定的事实
-
群体并不叠加智慧,叠加出来的都是愚蠢
-
有些观念很容易得到普遍认同,尤其因为大部分人觉得不可能靠自己的逻辑推导出什么独特的见解
-
拥有强大的人格、能够抵抗暗示的个体数量太少,对抗不了洪流
-
决定民族命运的是民族性格,而不是政府形式
-
人被思想观念、情感和传统习俗所支配,这些东西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法律、制度只是我们性格的外观,表达着民族性格的需求。法律、制度是结果,民族性格是原因,所以前者无法改变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