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网为大家整理了经典好书《前浪后浪》中的经典语录,精彩段落及优美句子,重读经典,感悟人生。让读者沉浸在自己的阅读世界里,忘记周围的世界, 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欢迎大家阅读~
杜亚泉当年深刻分析过这种“游士”文化:“吾国之知识阶级,向来生活于贵族文化及游民文化中,故其性质上显分二种:一种为贵族性质,夸大骄慢,凡事皆出以武断,喜压制,好自矜贵,视当世人皆贱,若不屑与之齿者。一种为游民性质,轻佻浮躁,凡事皆倾于过激,喜破坏,常怀愤恨,视当世人皆恶,几无一不可杀者。”陈独秀在论战中的表现,典型地体现了这种“游士”知识分子的性格。
由此可见,五四时期的新旧之争,并非知识之争,乃是态度之争。知识与理性有关,而态度则是一种文化认同。
经历过义和团、辛亥革命和张勋复辟,又饱读英国、法国革命的历史,周作人深深地知道,启蒙是一把火种,一旦点燃愚昧的群众,让他们在昏睡中醒来,去摇撼那封闭的铁屋子,在迸发出革命的激情同时,也会将仇恨的魔鬼释放,到那个时候,过激的烈火,涤荡一切,玉石俱焚,这是作为绅士的周作人所不愿看到的。
两千多年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游侠气质在晚清重现,演变为近代的志士精神。回归的历史有相似之处,如同先秦的士人脱离封建制度那样,晚清的读书人也从崩溃的科举体制中游离出来,再次成为自由流动资源,新游侠即产生于那些边缘的知识分子群体。但是,从精神源头而言,晚清的革命者显然有与先秦的游侠相通又相异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