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看见流浪者群体中的女性,获日本女性主义权威奖项 山川菊荣赏
针对流浪者的政策及研究众多,却鲜少注意到女性流浪者这一群体,然而,为数不少且经历各异的她们,仅仅是未能进入主流视野。
日本社会学者丸山里美将目光投向了无家可归的女性,阐明其存在,了解其人生,追问其困境。
▼“她就是我!”:女性流浪者的困境与主体性
无家可归的女性们曾是主妇、护士、帮佣、公司员工……
她们为何被屏蔽在大众视线之外?她们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现过着怎样的生活?以及——她们如何理解和看待自己的生命轨迹?丸山里美拒绝将这些女性套入理论框架中,提出要充分认识流浪女性的多样性和主体性:“努力创建一个领域,让任何处境下的所有人,都能够自由想象理想中的自己,并且得到尊重。”
丸山书中的每一人都拥有一张“面孔”。她们既不坚强也不可怜,只是每个人的行为、生活和人生都存在“理由”。
—— 岸政彦(日本社会学家)
▼ 6年田野调查,33名女性流浪者的生活史
6年田野调查,33名女性流浪者的生活史:从法律政策、相关研究的全面爬梳到研究对象、涉及人员的实地走访记录,从福利机构的运转到公园帐篷里的参与式观察,丸山里美以社会劳动结构和福利系统视角出发,全面探讨了流浪女性的生活境况。本书作为丸山里美的博士论文,开启其日本女性流浪者研究的权威之路。
【内容简介】
针对流浪者的政策及研究并不少,却基本将女性排除在外。以日本为例,她们虽然只占流浪者群体的3.2%,但并非不存在,只是几乎从未进入人们的视野。生活在发达城市暗面的人群中,女性成了更为隐蔽的分支,然而,是什么让她们坠落到谷底?又是什么让福利制度将她们排除在外?
日本社会学者丸山里美将目光投向了无家可归的女性,批判了传统流浪者研究以男性为中心的前提。丸山里美深入东京和大阪的流浪者聚集地,与当事人一起生活,触及每一位流浪女性身后的复杂经历,她以扎实的理论分析梳理日本福利政策的历史,以敏锐的性别视角追问女性本身的主体性,以社会学者的洞察揭露流浪女性群体的生活现实及其背后的社会结构性困境,填补了发达都市贫困研究的空白一角。
......(更多)
作者简介:
丸山里美,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修满,现任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女性贫困及社会福利制度。著有《生活在日本街头: 无家可归的女性打破宁静》(2018)、《贫困问题的新地平——Moyai的咨询活动轨迹》(编著,2018)、《质性社会调查的方法——他人合理性的理解社会学》(合著,2016)等。
译者简介:
沈念,京都大学电影学博士,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评审。历任上海戏剧学院教师,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上海国际电影节大师班主持人。日文译作有《滨口龙介:那些欢乐时光》《电影中的东京》,同时为“中日女性学术交流活动”和“东亚女性影像艺术展”策展人。
......(更多)
前言
第一章 着眼于女性流浪者的民族志
1 流浪论的现状
2 流浪论中女性的存在
3 抵抗的主体与女性排斥
4 女性流浪者在女性主义研究中的位置
5 后结构主义的性别与主体
6 调查方法
7 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身为女性流浪者
1 被隐藏的女性流浪者
2 女性露宿者为什么这么少
3 贫困女性的实际生活情况
4 在被排斥中通往流浪
5 女性流浪者的问题
第三章 以女性流浪者为对象的福利体制的建立
1 流浪型贫困政策与女性
2 战前的政策
3 战后的政策
4 扶贫政策中的两种女性形象
第四章 福利机构的使用与性别规范
1 福利制度中内含的女性观
2 针对女性流浪者的福利
3 A住宿处的概要
4 使用者的生活史与入住经过
5 安置方针与支援的方向性
6 作为一种社会期待的性别
第五章 女性露宿者们的生活世界
1 女性露宿者的生活史
2 露宿生活的艰难
3 女性露宿者们的生活策略
第六章 露宿与摆脱露宿
1 露宿者的抵抗与主体性
2 露宿生活的意义
3 新兴的共同性
4 她们的“选择”
5 断续的碎片
第七章 变化的过程
1 支援工作的推动与时间的流逝
2 “女性茶话会”
3 女性露宿者的生活史与露宿生活的状况
4 通往居宅生活
5 宛若“意愿”之物的所在
6 成为主体的过程
第八章 对抗主体化的魔力
1 对主体的关注和对女性排斥
2 主体化的问题
3 关怀伦理
4 自立与依存
5 自立能力的滋养
6 构想未来的能力
结语
附录 贫困女性在哪里
初版后记
增补新装版后记
参考文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