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莎士比亚外,约翰・济慈或许是英国诗人中受评论界关注最多的一位。尤其是他的六首伟大的颂歌,这些在1819年数月间完成的诗作,标志着济慈短暂文学生涯的巅峰。两百多年以来,人们感叹这些颂歌的美轮美奂,但诸多阐释的努力仍未能揭开它们的面纱。本书是哈佛大学教授海伦·文德勒——“最好的诗歌读者”(希尼语)——对济慈六首颂歌《怠惰颂》《赛吉颂》《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忧郁颂》《秋颂》及一部史诗《海披里安的覆亡》的精微细读。文德勒考察济慈的阅读史,在其阅读标记中查找线索,在其手稿和书信中寻找蛛丝马迹;又把他放进英语诗歌史中衡量,在其颂歌中辨识出斯宾塞、莎士比亚、弥尔顿的身影,并听见叶芝、史蒂文斯的声音。在此“考据”工作上,文德勒把济慈的颂歌视作“一个统一的序列”,以猜想式重建的决心,梳理出了它们之间或继承或强化或反驳的相互关系。她的诗歌批评展现出一种上天入地的气势,既能升入高空领悟一首诗的精神诉求,又能让每一次想象的飞扬落回大地,在对语篇布局、意象选择、词语发音的解析中得到支撑。文德勒把济慈的颂歌称为“英语这门语言的终极体现”,我们也完全有理由把文德勒的解读看作是诗歌批评语言的终极体现。
......(更多)
◎作者简介
美国文学评论界的领军人物——海伦·文德勒(Helen Vendler,1933—2024)。文德勒被称为当代极为优秀、敏锐的诗歌评论家之一。她于1960年获得哈佛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康奈尔大学、波士顿大学等大学任职。1984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英语系任教,兼任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1990年,被任命为哈佛大学亚瑟·金斯利·波特讲座教授。文德勒专注于诗人和诗歌作品的细读,具有“铁血战士般的战斗力”,被誉为“力量型的诗歌读者”。她多年来笔耕不辍,推出多部关于英美诗人的专著,因为卓越的贡献,获得了代表美国最高人文成就的国家人文基金等无数荣誉和奖项。2024年4月23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拉古纳尼格尔的家中去世,享年90岁。
◎译者简介
许淑芳,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工作,译有加里·斯奈德《斧柄集》《当下集》,参与翻译《巴黎评论·诗人访谈》。
......(更多)
引 言 001
一 婆娑的树影,迷离的光线:《怠惰颂》 015
二 不成调的韵律:《赛吉颂》 047
三 风弦琴的莽歌:《夜莺颂》 085
四 真理,最好的音乐:《希腊古瓮颂》 131
五 坚韧的舌头:《忧郁颂》 181
六 黑暗的密室:《海披里安的覆亡》 227
七 把和平的恩泽赐予人类的丰收:《秋颂》 275
结 语 351
原注释 360
图 目 405
译后记 406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