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台灣新文學史(上下)

台灣新文學史(上下)
作者:陳芳明
副标题:(上﹑下冊)
出版社:聯經
出版年:2011-11
ISBN:9789570838992
行业:其它
浏览数:4

内容简介

《台灣新文學史》,謹向所有台灣作家致敬!

.

近50萬字,撰寫時間長達12年,幾度修訂

完整、詳細的作家、作品述評

後殖民理論的文學觀點、論述及視野

《台灣新文學史》,全世界台灣讀者必讀!!

.

政大講座教授陳芳明重量級著作

《台灣新文學史》,華人世界驚嘆

.

陳芳明教授自1999年首度發表台灣文學史論以來,

歷時12載,鉅著《台灣新文學史》終告成書;

起自1920年代台灣新文學運動,終於21世紀首個10年的群聲並起,

是目光深沉的百年回眸,也是給未來世代的期許之書。

.

上一輪的文學盛世,奼紫嫣紅,繁花爭豔,都容納在陳芳明的《台灣新文學史》;

.

下個世紀的豐收盛況,必將醞釀更開闊高遠的史觀,為未來的世代留下見證。

.

陳芳明的《台灣新文學史》,為精采的台灣文學與台灣歷史做出最佳註記。

.

《台灣新文學史》全書近50萬字,共分24章,陳芳明以獨到觀點評論日據時代以來台灣社會各個時期、各個階段的文學發展,包括重要作家、文學作品、文學雜誌、文學社團、文學思潮演變、文學論戰、文壇大事等。本書同時附錄台灣文學史大事年表,扼要記載台灣文學發展面貌。

.

《台灣新文學史》把台灣新文學的開展過程,劃分成殖民、再殖民、後殖民三階段,一步一步探索台灣作家的文學想像是如何從封閉走向開放,顯現台灣文學所展現出來的深度與高度。從流離文學到在地文學,從階級議題到性別議題,從漢人書寫到原住民書寫;從本島到離島的作家,以豐富的藝術技巧向世人展現美麗的文學台灣。左翼文學、皇民文學、反共文學、鄉土文學、現代主義、眷村文學、女性文學、原住民文學、同志文學、馬華文學、留學生文學……均一一羅列在內。

.

《台灣新文學史》的出版,堪稱近年來台灣文壇及社會的重要大事。

......(更多)

作者简介

陳芳明

從事歷史研究,並致力於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的陳芳明,1947年出生於高雄。畢業於輔仁大學歷史系、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他曾任教於靜宜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後赴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任教,同時受委籌備、成立該校台灣文學研究所。目前獲聘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以顯其治學和教學上的卓越成就。

陳芳明創作逾三十載,其編著的作品影響深遠,例如主編《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余光中跨世紀散文》等;其政論集《和平演變在台灣》等七冊見證了台灣社會的歷史變遷,而散文集《風中蘆葦》、《夢的終點》、《時間長巷》、《掌中地圖》、《昨夜雪深幾許》、《晚天未晚》,在在呈現了高度文學造詣。

在文學創作之餘,陳芳明的詩評集《詩和現實》等二冊,文學評論集《鞭傷之島》、《典範的追求》、《危樓夜讀》、《深山夜讀》、《孤夜獨書》、《楓香夜讀》,以及學術研究《探索台灣史觀》、《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傳記《謝雪紅評傳》等書,為台灣文學批評建立新的研究典範。

2011年,陳芳明終於完成歷時十二載的《台灣新文學史》,為全世界的中文讀者打開新的台灣文學閱讀視野。

......(更多)

目录

上冊

.

序言:新台灣.新文學.新歷史∕陳芳明

第一章 台灣新文學史的建構與分期

後殖民史觀的成立

台灣新文學史的分期

重新建構台灣文學史

.

第二章 初期新文學觀念的形成

殖民體制的建立

新興知識分子的角色

台灣文化協會:大覺醒時代的到來

文學觀念的奠基

語文改革的發端

.

第三章 啟蒙實驗時期的文學

政治運動的蓬勃發展

張我軍:批判舊文學的先鋒

賴和:台灣新文學之父

.

第四章 文學左傾與鄉土文學的確立

《台灣民報》的文學成就

鄉土文學論戰及其影響

文學運動中聯合陣線的構成

.

第五章 一九三○年代的文學社團與作家風格

文學結盟風氣的興盛

台灣文藝聯盟的成立及其意義

.

第六章 寫實文學與批判精神的抬頭

楊逵與一九三○年代的左翼作家

王詩琅、朱點人與都市文學的發展

一九三○年代的新詩傳統

.

第七章 皇民化運動下的一九四○年代文學

戰雲下的文學社團:《文藝台灣》與《台灣文學》

呂赫若:以家族史對抗國族史

龍瑛宗:虛無的自然主義者

.

第八章 殖民地傷痕及其終結

台灣文學奉公會與台灣作家.

張文環:台灣作家的苦悶象徵

西川滿:皇民文學的指導者

皇民文學考驗下的新生代作家

.

第九章 戰後初期台灣文學的重建與頓挫

再殖民時期:霸權論述與台灣特殊化

日據時期作家與文學活動的展開

來台左翼作家與魯迅文學的傳播

二二八事件對台灣文學的衝擊

.

第十章 二二八事件後的台灣文學認同與論戰

吳濁流孤兒文學與認同議題的開啟

戰後第一代作家的誕生

認同焦慮:台灣文學定義與定位的論戰

.

第十一章 反共文學的形成及其發展

戒嚴體制下的反共文藝政策

戰鬥文藝與一九五○年代台灣文學環境

反共文學的發展及其轉折

.

第十二章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文學局限與突破

鍾理和與《文友通訊》的台籍作家

陳紀瀅與反共文學的發展

林海音與一九五○年代台灣文壇

.

第十三章 橫的移植與現代主義之濫觴

聶華苓與《自由中國》文藝欄

夏濟安與《文學雜誌》

.

第十四章 現代主義文學的擴張與深化

現代主義路線的確立:「藍星」與「創世紀」詩社

《現代文學》的崛起

從《筆匯》到《文季》:現代主義的動力與反省

張愛玲小說中的現代主義

新批評在現代主義運動中的實踐

.

第十五章 一九六○年代台灣現代小說的藝術成就

流亡小說的兩個典型

內心世界的探索

現代小說的轉型

留學生小說蔚為風氣

.

.

下冊

.

第十六章 現代詩藝的追求與成熟

詩的高速現代

現代詩的抒情傳統

.

第十七章 台灣女性詩人與散文家的現代轉折

台灣女性詩學的營造

台灣女性散文書寫的開創

台灣女性散文的現代主義轉折

.

第十八章 鄉土文學運動的覺醒與再出發

《台灣文藝》:日據時代與戰後世代的傳承

鍾肇政:台灣歷史小說的創建與擘畫

葉石濤:本土文學理論的建構

《笠》詩社的集結:從現代主義到寫實主義

挖掘政治潛意識

.

第十九章 鄉土文學運動中的論戰與批判

鄉土文學之匯流成為運動

新世代詩社與新詩論戰

新詩論戰的延續:《秋葉》與《家變》受到批判

蘋果與玫瑰:帝國主義的批判

季季的意義:鄉土與現代的結合

一九七○年代台灣小說的前行代

.

第二十章 一九七○年代台灣文學的延伸與轉化

宋澤萊小說藝術的成就

戰後世代本地作家的本土書寫

鄉土文學運動中的詩與散文

七○年代朱西甯、胡蘭成與三三集刊

.

第二十一章 一九八○年代台灣邊緣聲音的崛起

台灣文學正名論的展開

一九八三:性別議題正式登場的一年

台灣同志文學版圖的擴張

台灣政治小說崛起的意義

原住民意識的覺醒及其文學

散文創作與自然書寫的藝術

.

第二十二章 眾神喧嘩:台灣文學的多重奏

一九八○年代後現代詩的豐收

後現代小說的浮出地表

一九八○年代回歸台灣的海外文學

馬華文學的中國性與台灣性

.

第二十三章 台灣女性文學的意義

施叔青小說的歷史巨構

台灣女性小說的崛起及其特色

一九八○年代女性詩的特質

從漂泊旅行到自我定位的台灣女性散文

.

第二十四章 下一輪台灣文學的盛世備忘錄

齊邦媛與王德威的文學工程

一九九○年代至新世紀的文學造詣

迎接新世紀的文學盛世

.

台灣新文學史大事年表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