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遗传学之父”、精神病学专家卡尔·戴瑟罗思重磅作品!
★饶毅作序,世界顶尖科学家力荐!
★寻找被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秘密声音,发现那些痛苦煎熬的、迷失的人。
卡尔·戴瑟罗思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神经科学界的明星,他在光遗传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已经获得除诺贝尔奖以外几乎所有的重要科学奖项。
《照亮破碎之心》是戴瑟罗思的首部作品,他从光遗传学技术及相关研究入手,围绕某个人和某种精神方面的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痴呆症和厌食症等)展开,讲述了一个个作者亲历的真实且生动的故事,为读者展现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
本书描述的个例精妙地拼凑出我们所处的“共病时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滑向抑郁,变得或悲伤,或沉重,变得支离破碎。当科学与艺术结合在一起,跨越时间与地域的时代脉络被清晰呈现,最终拨开我们心灵的迷雾,以达自我疗愈。
......(更多)
作者简介
卡尔·戴瑟罗思(Karl Deisseroth),美国神经学家、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他以提出 CLARITY 技术和光遗传学方法,以及研究功能障碍的神经和精神疾病而闻名,被誉为“光遗传学之父”。
译者简介
吴承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特聘研究员,研究生导师,留学生班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硕士,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博士后。
......(更多)
第一章 抑郁症
当我问他关于未来的计划时,他的眼前只有虚空。他连未来几分钟的事都无法预见,未来如同一堵看不见的、无法突破的、无形无相的白墙。
哭泣发生的那一刻,其实是悲伤的眼泪和更神秘的快乐的眼泪发生了奇妙混合。当我们同时感受到希望与脆弱时,我们才会流泪……
.
第二章 躁狂症
他读了关于牺牲者的故事,渐渐把注意力集中在两个人身上,一个父亲和一个女儿,父女关系是他此生未曾有过的。他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画面,画面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细节,然后亚历山大开始向家人们叙述他想象中的这对父女的最后时刻——他的大脑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开始重塑。
.
第三章 边缘型人格障碍
十九岁的亨利,被发现裸着身子在公交车车厢过道上打滚。当医护人员抵达现场时,他告诉他们,他正想象自己在吃人,而且看见自己浴血、吃肉的画面。
我们随时都能放下快乐,但是我们无法同样轻易地忽视痛苦。或许正因为如此,比起快乐,痛苦更容易成为指导行为的强大力量。
.
第四章 精神分裂症
“好吧,我们来谈谈现在的情况吧,”他说,“你愿意在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时,继续留在医院吗?如果不愿意,假如我们可以让你出院,出院后你会做什么?”
温妮想都不用想,这太容易回答了:她不会再在工作中引起麻烦,这显然是个错误。她会回家,继续她的假期,拆完朝东的那面墙,同时把天花板也拆掉。她在顶楼,所以很安全,对任何人都没有风险。“我不会留在这里,”她告诉他,“有太多事情要做。我会回家去,完成我的法拉第笼。”
.
第五章 厌食症
厌食症和贪食症这对致命的盟友和对手同时被憎恨和被拥护,它们都是疾病,是欺骗和奖励纠缠在一起的结合体。比起大多数精神疾病,它们更远离医学和科学所能触及的范围,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病人和疾病之间存在某种伙伴关系。它们有时彼此碾压,有时彼此敌对,有时又彼此坦诚相待:它们与病人的伙伴关系,如同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就在这强与弱的反复辩证过程中,最终锻铸而成。
.
第六章 痴呆症
当我伸手开门,已经看见病房外走廊的时候,我听到身后有一个声音:“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夜晚。”我在门前愣住了。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句子出现了;从这位之前根本没有主动说过话,在催促下每次也只说一到两个音节的病人口中说出。
“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夜晚。”这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更多)
生物体系里一定会发生通信失败的情况——噪声、各种变数、混乱,有时候错误信息甚至是有利于生物体的。也因此,在每一个生物体系中,都需要反馈机制来进行检查和调整工作。在生命之初,在我们还没有察觉以前,复视作为一个错误信息,被传送到大脑里。大脑会根据这个错误信息进行修正,调整通过脑神经传递到眼球周围肌肉的信号,如此反复、缜密地微调,直到重影消失。
面对一个痛失至爱之人,我们的自然反应是去和他发生深刻而全面的联结,希望可以借此明白这个不幸事件对他的意义,重建他人完整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但在某些极端可怖的痛苦经历里,如果我们将视野缩窄,保留同理心,在病人混乱如麻的生命中找到某一个点,再从这个点入手去帮助病人重塑生命的颜色和形状,可能会更有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