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明清时期苏州府太仓州太原王锡爵及其子孙王时敏、王掞等为中心,考察王家与明万历年间东林党争、崇祯年间复社,以及清初文社党争之间的联系,探讨东林党、复社等党社活动的过程、性质和历史意义。内容包括万历年间言路问题考察,王锡爵内阁与东林党的隔阂与对立,崇祯年间的王时敏家与太仓地方社会中的复社,明末太仓士人陆世仪与文社,明末清初王时敏家经济生活的演变,清初江南的文社与党争等,通过关注行为动机和人群结合原理的视角,阐释明清时期党社的发展演变。
......(更多)
陈永福,1976年出生,福建莆田人,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历史系副教授。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2011年获日本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东洋史研究室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3年回国任教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要研究方向有明清江南地方社会、明清文人社会与政治、中日文化交流史等。
......(更多)
序章
一、东林党争研究回顾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构架
第一章 万历年间通言路对策的纷争——以顺天乡试事件为中心
一、王锡爵入阁初期与言官的冲突
(一)王锡爵的入阁经历
(二)定陵风水之争的立场
二、万历十六年(1588年)顺天乡试事件
(一)事件过程
(二)乡试事件所现的言路问题
三、王锡爵父子的对策主张——兼论“出位之禁”
(一)王衡的《清言路》和《通言路》
(二)王锡爵内阁的对策主张
四、结语
第二章 王锡爵内阁与东林党人的对立性质
一、三王并封
(一)“三王并封”的过程以及王锡爵的对应
(二)信息隔阂与批评王锡爵
二、万历二十一年 (1593年)癸巳大计
(一)“善类摒弃一空”的过程
(二)东林党人对王锡爵内阁的误解
(三)内阁运作方式与误解产生的原因
三、王锡爵眼中的朝局及其政治主张
(一)王锡爵与顾完成眼中的不同朝局
(二)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密揭风波与王锡爵政治主张
四、结语
第三章 崇祯年间的王时敏家与复社
一、明末太仓州望族清河张氏的内部恩怨
二、王时敏家与复社的关系
(一)王时敏家与张溥、张采
(二)复社两张与延陵吴氏
(三)王时敏与温体仁、周延儒
三、关于复社的组织性质
(一)复社与东林的关系
(二)从活动动机看复社组织
四、结语
第四章 明末太仓士人陆世仪与文社
一、陆世仪的日常生活及其行为特征
(一)日常生活中严格的内省倾向
(二)明末太仓州中道学家的形象
二、陆世仪的读书生涯和社会空间
(一)陆世仪的读书内容
(二)陆世仪的社会空间
三、陈陆二人的复社批评及四子学习会的构成
(一)陆世仪对文社的看法及其批评复社的原因
(二)太仓四子学习会的组织形式
(三)陆世仪的功名观
四、陆世仪与王时敏家的关系与《复社纪略》作者问题
五、结语
第五章 明末太仓地方社会中的复社与同善会
一、王时敏乡居时的处世原则
(一)王时敏与地方官的交往原则
(二)王时敏对待乡里的态度
二、地方统治中的陆世仪和陈瑚
(一)陆世仪参与地方社会事务的原则
(二)陈瑚《圣学入门书》中的士大夫理念
三、知州、绅士与地方社会
(一)崇祯晚年的社会背景与荒政
(二)明末太仓州地方统治中的知州和复社
(三)复社的张采积米事件所现的结合与对立
四、结语
第六章 明末清初王时敏家经济生活的演变
一、清初太仓州绅士阶层的贫穷状况
二、明末王时敏家经济状况及其变化
(一)明末王时敏所继承的家产
(二)明末王时敏家的收支状况及经济变化
三、鼎革之际太仓绅士的处境
四、清初王时敏家经济生活的变化
(一)清初江南社会与王家经济状况
(二)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及第对王家经济的影响
五、结语
第七章 清初的文社活动与党争——以太仓太原王氏为中心
一、清初江南的文社活动
(一)清初江南文社的再次兴起
(二)所谓打压政策及其真实影响
(三)清初文社与明末文社的异同
二、王掞与康熙朝党争
(一)王掞的仕宦经历
(二)王掞奏请建储始末
(三)《明史》的纂修与王掞奏请建储的关系
(四)雍正年间太仓太原王氏的遭遇
三、结语
终章
一、各章总结
二、余论:明清时期党社的政治演变
附录一 太仓王、张、陆氏世系图
附录二 史料目录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