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制度转型与社会分层

制度转型与社会分层
作者:李路路 / 边燕杰
副标题:基于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8-01
ISBN:9787300089645
行业:其它
浏览数:2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成果基于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是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社会分层结构的状况和变迁的社会学研究著作。

本书的分析主题涉及我国城镇地区社会分层结构的基本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地位获得机制、国家权力、劳动力市场、社会网络、户籍制度与资源分配、收入分配模式的变迁、代际流动与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教育资源分配与教育不平等、城镇居民社会网络结构等。作者在对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中国城镇地区社会分层结构的现状和变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更多)

作者简介

李路路,1954年生于北京。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组织研究。在社会分层领域中,曾经从“单位体制”的角度,对于现代中国城镇社会中的社会分层结构进行过深入研究,并在中国制度转型的背景下,对于私营企业主阶层这一当代中国社会的新阶层进行了多方位的分析。近年来,特别关注中国制度转型与社会分层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就这一论题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和论文。在组织研究领域中,近年来,将原来对“单位体制”的关注深入到对组织内部结构、资源分配和交换的分析中,并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变迁过程。

边燕杰,曾为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社会科学部主任、调查研究中心主任。现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经济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著有《中国城市的工作与不平等》(英文1994)、主编《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2001)、《华人社会的调查研究》(2001)、《社会调查实践:论中国经验与分析》(2004)。自2003年起,与中国人民大学李路路教授合作并主持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的长期项目。

......(更多)

目录

第一章 结构壁垒、体制转型与地位资源含量/1

一、两种不同的地位获得模式/2

二、结构壁垒条件下的地位获得/4

三、分析结果/8

四、结论/12

第二章 再生产与统治:社会流动机制的再思考/15

一、理论背景与问题/15

二、数据、模型及解释/19

三、社会流动模式中的再生产与统治机制/26

第三章 市场化与国家规制??转型期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收入分配/36

一、研究的缘起/36

二、市场化过程中的国家规制/39

三、数据说明/43

四、发现与分析/44

五、结论/55

第四章 高等教育扩展与入学机会差异:1978-2003/58

一、教育扩展与教育不平等之间关系的讨论/59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60

三、数据、变量与模型策略/62

四、发现与解释/67

五、小结/76

第五章 制度变迁与教育不平等的产生机制:1966-2003/79

一、教育获得中代际继承的模式和机制/80

二、各时期教育制度变迁与家庭背景的影响模式/84

三、数据、变量和模型/87

四、统计结果及发现/89

五、结论与讨论/92

第六章 区域差异改革中的国家垄断与收入不平等/97

一、有关市场转型的理论之争/97

二、争论的延续与研究的深入/98

三、权力控制的转型:区域差异与国家垄断的观点/99

四、收入的区域差异模型/103

五、分析结果/108

六、讨论与结论/111

第七章 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116

一、阶层化问题的理论探讨/116

二、研究策略、变量设计与模型/120

三、客观分层与居住模式的分化/124

四、客观分层与社会交往/129

五、客观分层与生活方式/133

六、客观分层与阶层认同/139

七、小结/143

第八章 转轨阶段劳动力市场的所有制分割与收入分配/146

一、引言/146

二、收入分配的结构主义观/147

三、计划体制下的经济部门所有制分割/150

四、转轨阶段的劳动力市场分割/151

五、研究设计/159

六、中国2003年综合社会调查的发现/161

七、研究结论/167

第九章 渐进转型与激进转型在初职进入和代内流动上的不同模式/172

一、市场转型与劳动力部门的变迁/173

二、激进转型与渐进转型下的职业获得和职业流动的差异/177

三、转型研究的一般讨论验证模型的问题/18l

四、转型分析模型的修订/188

五、结论/189

第十章 新兴劳动力市场与求职渠道运作的制度空间分析/193

一、就业模式变迁及其特征比较/194

二、求职渠道分析的“制度空间”框架和研究假设/197

三、统计分析方法和测量/201

四、研究发现和讨论/204

第十一章 机会集合、关系选择与结构效应/209

一、理论回顾与问题提出/2lO

二、研究问题设计与假设/213

三、因变量、自变量及其测量/216

四、统计数据、假设验证与解释/219

五、结论与讨论/229

第十二章 中国城市居民的社会网络资本与个人资本/235

一、研究背景/235

二、分析策略、测量指标与研究设计/237

三、数据分析/242

四、结论/247

第十三章 市场转型会消除户籍制度壁垒吗/250

一、市场转型/251

二、户籍制度与户口的影响/253

三、数据与分析变量/255

四、描述性结果:城市人口的户口结构/256

五、户口与阶层地位的关系/258

六、户口与流动机会的获得/262

七、结论/267

第十四章 单位分割与集体抗争/269

一、单位制与集体抗争的有效控制/270

二、单位制变革与集体抗争的发生机制/273

三、假设、数据与变量/275

四、模型、结果与分析/283

五、总结与讨论/293

第十五章 生活机会分配与社会心理/299

一、各社会阶层的教育机会结构/299

二、各职业一教育阶层的收入机会差异及地区比较/307

三、城市居民的社会流动机会/312

四、社会心理/325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