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长命

长命
作者:刘亮程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2025-09
ISBN:9787575308854
行业:其它
浏览数:2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长命》是刘亮程六十岁完成的“天命之书”,也是他继《本巴》荣获茅盾文学奖后推出的首部长篇小说。

故事从天山脚下、戈壁深处的一座小村落讲起。

1982年,石人子河的漩涡吞噬了水利员韩连生的青春,却让十六岁的魏姑在溺亡者最后的凝视中开启通灵之眼。三十年光阴流转,她为逝者安魂,为生者续命,瞳仁游移间,便是人间与幽冥两个世界。

向西十几公里的碗底泉村,兽医郭长命的父亲、老中医郭代道,被一种难以言说的“恐症”缠身。魏姑应长命之请前去驱病,她于斑驳的榆树阴影里,察觉病根竟牵连着一场尘封百年的家族劫难。

过苦泉子、到伊州、经瓜州、至肃州,抵达老家酒泉钟塔县,魏姑与长命踏上了横跨河西走廊的返乡溯源之路。一个有天有地、有人有鬼、有生有死的世界就此打开。

《长命》是刘亮程对创作疆域的重大开拓:《一个人的村庄》在乡土中寻找诗意,《本巴》在史诗中重构时间,而《长命》则植根于作家的生命印记之中,诞生于祖先与子孙血脉相连、记忆相承的生命谱系之中。一个村庄从“有神”走向“无神”,一个人理解了自己的“浅命”与“长命”。我们站在祖先与子孙之间,被时间延续成长命,上下皆是生命前行的路,这是生命永远的路。

【编辑推荐】

刘亮程茅奖后首部长篇。“蓄谋已久”的“见鬼之书”,六十岁终成的“天命之作”,温暖归来。

“《长命》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百三十多年前,一个家族被灭族,只有一个母亲带着五岁的孩子,一路从关内逃难到新疆落户。百年后,又繁衍成一个大家族。我们家也有一段兴衰史,我也有黑夜‘见鬼’的恐惧童年,也回老家祭祖,在那里找回幼年丢失的父亲。这个关于恐惧、死与生的悠长故事,在我心里躺了十年,它在等我长老,长出地老天荒的情感来。直到我六十岁时,故事终于睁开眼睛。”

首度叩动生死结界,打开一个人与亡灵相依共生的世界——有天有地、有人有鬼、有生有死。

“我们时时刻刻把祖先、把逝者祭在庙堂,也沉在心底。人生在世,两头见鬼,小时见鬼,老时见鬼。《长命》写了许多鬼,可没有鬼的现实,是不完整的现实,所以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一场一眼万年、读到落泪的少年爱情。“我在心里藏了一个鬼。就是你。”

“魏姑跟连生的爱情是一种上古的爱情,‘长命无绝衰’,是中国人的生死之爱。这个开头一写,小说其实已经完成了。故事决定了它会长出适合故事的身体来。”

一个家族的劫难与重生,映照一段尘封的历史。

“《长命》里有一段真实的历史——一场在西北地域持续了十年的战乱。一百年,三代人,那些后人的恐惧也还没过去,还被一代一代地继承。《长命》写的就是恐惧。”

刘亮程向生命原乡的幽深回返:《一个人的村庄》明亮如白昼,《长命》是无边的长夜。

“三十岁写《一个人的村庄》时,我回避了童年不幸的生活,我觉得我理解了那块土地、那段岁月中发生的一场又一场的运动。凡是普遍性的东西,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写《长命》的时候,那些东西又回来了。疼痛还在。是不是跟一个人老了有关系,老了他就要重新理解。”

致中国人的厚土长命。中国人的一生,是土上的一世,和土下的千秋万代。

“长命是我自己的命,是那一村庄人的命,是这一百年来跟我们同样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一个部族、一个民族的命。我们的文化早已给每个人接续了祖先与子孙同在的千秋万代的长命。只要在这个文化里,每个人的命都是长的,否则便只有浅薄的今生。”

知名设计师金泉倾心设计,平装双封,轻盈随行。特别附赠刘亮程签名书签(印签)。

手绘生命树,枝叶承载生者的故事,根系连接祖先的记忆,在年轮流转中,伸展出连天接地的厚实人生。

【相关推荐】

《长命》里藏有刘亮程个人家族故事的密码,也投射他对当下此刻文学何为的悲愿。他不妨就是那个夙夜匪懈、企图赓续家族记忆的长命,也是心有灵犀的魏姑、铸钟的师傅,甚至游荡山野间的亡灵。钟声响起,魂兮归来。个人与历史遭遇,自然与神秘共在。藉小说入魅、驱魅与复魅,刘亮程从而完成又一场生命的辩证。

——王德威 哈佛大学东亚系暨比较文学系讲座教授

刘亮程先生反复拓展有灵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由各种动物、植物、风、尘土、长夜、日月、声音、黑暗、野鬼、魂魄、梦、石头、冥想、时间等最实的和最虚的事物组成,现在这个世界又加入了家谱、牌位、神婆、钟声等意象元素,这个世界越来越扩大,越来越沉郁,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也具有越来越高的辨识度。他为存在的未知留出叙事飞地, 在他心中有大自在、大自由。

—— 王鸿生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读《长命》时,我脑中一直回响着一句话,鲁迅先生说的“伪士当去,迷信可存”,《长命》构建的就是一个厚重而混沌、温暖而完整,我们曾共同拥有的生活图景。我想起了在胶东农村的童年与少年时光。当‘古民白心’的传统逐渐消失,世界也随之变得单薄。当一个人遗忘了自己的童年,如今有一个契机将它唤醒;当一代人淡忘了过去的生活,有一个契机将其重新召回——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民族重新忆认其精神原乡的契机。

——张新颖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长命》通过文学的方式试图拉长生命,以照见个体与群体存在更丰富的内涵。三十多年如一日,刘亮程幸运地保持了他罕见的元气、灵气与才气。他又从不满足,始终在向外国文学、古代文学、民间文学不断学习。这部作品不仅写人,也写与人共处的整个世界,颜色、气味、声音、风土、高天、神鬼和魂魄,这是他“蓄谋已久”的“见鬼之作”。

——郜元宝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兽医郭长命与游走于阴阳两界、为生者驱邪替死者发声的神婆子魏姑,不单有着属于红尘俗世的男女情愫,更组成了那片土地上最后一对形影相吊的祭司与信徒。从某种意义来看,“长命”不仅仅只是主人公自己的名字,也是作者对乡土中国消亡史上人类命运的喟叹与怅惘。

——季进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们正身处一个对死亡“研究”最多、却最缺乏死亡教育的时代。正因我们将死亡从生命中隔离出去,试图以解剖式的冷静去剖析它,反而失去了与它共处的智慧。在这个意义上,《长命》也是一部安慰之书,我们与鬼魂、祖先、天地、万物同在,不再单薄地经受风吹雨打。

——黄德海 《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

这部小说叫《长命》,但它追问的是生命的短暂;它扎根在乡土,却映照着从过去到将来的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 钟红明 《收获》杂志主编

《长命》在刘亮程作品谱系里是独树一帜又一脉相承的一本书。刘亮程是特别冷静的作家,他深知我们的现实——宗祠、家谱,许多传统难以安放,正因如此,文学才显得格外重要。也正因有失落与断裂,才有“连生”的意义,也才有“长命”的成立。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命,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大命”。

——陆志宙 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

魏姑和连生的爱情让我想到《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都靓 文学博主、青年作家

......(更多)

作者简介

刘亮程,1962年生,在新疆北疆沙漠边小村庄出生长大,通农事,会手艺,熟悉草木牲畜,善听风声虫语。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大地上的家乡》等,长篇小说《虚土》《凿空》《捎话》《本巴》《长命》,访谈随笔集《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等。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天山文艺奖·杰出贡献奖等。有多篇文章被收入中小学、大学语文课本,作品被翻译成英文、阿拉伯文、韩文、马其顿文等。2013年入住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创建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及木垒书院。现任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新疆作协主席。

......(更多)

目录

第一部 连生

第一章 洪水

第二章 恐症

第三章 长夜

第四章 七星

第五章 树影

第六章 黄牛

第七章 马五十

第八章 家谱

第九章 潘家的爷

--

第二部 长命

第十章 出碗底泉

第十一章 石人沟

第十二章 钟塔

第十三章 河东

第十四章 灵位

第十五章 招魂

第十六章 返途

第十七章 入魂

第十八章 安稳

第十九章 暖圈

第二十章 人形

--

第三部 钟声

第二十一章 开会

第二十二章 剩蛋

第二十三章 铸钟

第二十四章 魏师傅

第二十五章 收账

第二十六章 无后

第二十七章 金子

第二十八章 钟声

--

第四部 交代

第二十九章 审问

第三十章 交代

第三十一章 辞退

第三十二章 脉象

--

第五部 无神

第三十三章 碗底泉

第三十四章 改造

第三十五章 薄命

第三十六章 连生

第三十七章 续命

第三十八章 无神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