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本书离开巴黎》以文艺批评的形式关注法国文学,涵盖了多位法国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以及他们独特的创作方法评论。书稿被巧妙地分为“文学”“艺术”和“城市”三个部分,深入探讨了法国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以及巴黎城市与文艺欣赏等多个文化主题。作者通过个人经历和对巴黎的深刻体验,生动地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和生活气息。本书可使中国读者进一步走近法国文学,也会对中法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因为身在巴黎,她笔下对法国文学、电影、艺术的心得体会,是一种“在现场”的沉浸和见证,一种地理和精神的双重“漫游”。李琦说她很珍惜自己写的每一篇文章,因为工作之余的时间格外宝贵。而她的努力和坚持也有了回报,2024年底,她荣获《文学报·新批评》优秀评论奖。她说,她在巴黎寻 找写作的声音——莫迪亚诺、安妮·埃尔诺、路易·阿拉贡、埃尔维·勒泰利耶、让-保罗·杜波瓦……找着找着,她渐渐有了属于她自己的声音,自己的风格。
《带一本书离开巴黎》记录了李琦四年的巴黎时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站起来生活,坐下来写作”。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学,是阅读对她的锻造;第二部分是艺术,是观看对她的启发;第三部分是城市,是生活对她的馈赠。从来没有真正的离开,不管是文学,还是巴黎。
——黄荭(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
我很羡慕那些可以把自己生活的城市写成一本书的人,和他们相比,我记录的就只是零碎的日记,它们永远也不会成为文学,可就是那些“今天的天很蓝,风很轻,晚霞好美,星星超闪”的“废话”构成了我日常生活的点滴。在巴黎的这些年塑造了我现在的喜好与品格,我发自内心地想要把这些美好时刻分享给你们。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巴黎给了我写作的欲望,只要我在巴黎,我就会继续寻找,继续发出我的声音。
——李琦
......(更多)
1993年12月出生于江苏。2011年至2018年就读于南京大学法语系,研究方向为法语语言文学。2020年至2025年外派巴黎工作。曾获第九届《文学报 •新批评》优秀评论新人奖。译有《上升》《时间旅行者》等。
......(更多)
推荐序·站起来生活,坐下来写作
自序·流动的盛宴,永恒的巴黎
///
文学·是读过的这些书,塑造了现在的我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巴黎的日与夜
《舞者》:一首记忆的芭蕾舞曲
《舍夫勒斯》:莫迪亚诺的“寻我之旅”
安妮·埃尔诺:词语如磐石,写作似尖刀
《年轻男人》:我在写作中毫不畏惧
回到伊沃托,回到记忆之城
《异常》:真实与虚构之间
《人类最秘密的记忆》:寻找背后的文学颂歌
《大家庭》:暴力之下,文学何为?
《二号》:“失败者”的乐章
///
艺术·观看他们的人生,好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路易·阿拉贡:他让我们知道文学胜过一切
让-保罗·杜波瓦:我写作是为了解放自己
苏珊娜·瓦拉东:成为她自己
伊夫·圣罗兰的传奇人生
阿涅斯·瓦尔达:当时间流逝变得可以捉摸
《巴黎夜旅人》:献给巴黎的小夜曲
《晨光正好》:巴黎女性如何面对爱与衰老?
《超八岁月》:个体与时代的“影像之书”
《正发生》:当事件变成写作
让戏剧发生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
城市·最重要的,还是我真切体验过的巴黎生活
我的沙漠下雪了
克洛德·贝尔纳街33号
我在法国看医生
在巴黎遇见作家
电影院属于每个人
美食中的匠心精神
街头咖啡地图
城市秘密角落
一年一度遗产日
驾驶我的车
///
后记·巴黎的夜晚属于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