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我们仨

我们仨
作者:杨绛
副标题:二十周年纪念本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23-07
ISBN:9787108076434
行业:其它
浏览数:9

内容简介

《我们仨》是三联书店的经典图书,也是杨绛先生晚年的散文佳作,不长的篇幅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与感人肺腑的亲情描写,给每一位读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平装版《我们仨》(二十周年纪念本)除包含增补图文等珍贵资料外,还展示了《我们仨》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出版过的版本封面,体现了这本书与杨绛先生的国际影响力。以真情书写的好作品是没有国界的。“我们仨”的故事也将在《我们仨》中永远流唱。

--

1997年早春到1998年冬,钱瑗与钱锺书先后去世。2002 年冬天,杨绛在三四个月内一气呵成《我们仨》,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书的开头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接着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附录则记录了一家人生活点滴的笔记、信笺、图画等,杨绛亲手写里每一幅的图注。

“二十周年纪念本”在初版基础上,增补照片、家书、手札、日记等珍贵资料,邀广大读者一起,重温“我们仨”的时光。

......(更多)

作者简介

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肄业。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后共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52年调入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及随笔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等,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更多)

目录

第一部

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

(一)走上古驿道

(二)古驿道上相聚

(三)古驿道上相失

第三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更多)

读书文摘

我们每天都出门走走,我们爱说“探险”去。早饭后,我们得出门散散步,让老金妻女收拾房间。晚饭前,我们的散步是养心散步,走得慢,玩得多。两种散步都带“探险”性质,因为我们总挑不认识的地方走,随处有所发现。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这一条路有欢笑也有泪水,有争执也有误会。好像人生中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生离死别,百种滋味都一一尝过了。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于是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一切犹如无声的微风,从我身边倏然掠过。

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

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遭遇的伤心事,悲苦得不知怎么好,只会恸哭,哭个没完。钟书百计劝慰,我就狠命忍住。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悲苦。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悲苦能任情啼哭,还有钟书百般劝慰,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

我和圆圆走在路上,一定搀着手;上了电车,总让她坐在我身上。圆圆已三四岁了,总说没坐过电车,我以为她不懂事。一次我抱她上了电车,坐下了,我说:“这不是电车吗?”她坐在我身上,勾着我脖子在我耳边悄悄地央求:“屁股坐。”她要自己贴身坐在车座上,那样才是坐电车。我这才明白她为什么从没坐过电车。

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神仙煮白石,吃了久远不饿,多没趣呀,他不羡慕。但他作诗却说“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方”。他在另一首诗里说:“鹅求四足鳖双裙”,我们却是从未吃过鹅和鳖。钟书笑我死心眼儿,作诗只是作诗而已。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十百年之后。钟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已,不求有名有声。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两年不见,她好像已经不认识了。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锺书去世。 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是的,这类的梦我有做过很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往往是我们俩个人从一个地方出来,他一晃不见了。我到处询问,无人理我。我或是来回寻找,走入一串死胡同,或是独自在昏暗的车站等车,等那末班车,车也总不来。梦里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起回家。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