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中国思想史(修订本)(精装典藏版)

中国思想史(修订本)(精装典藏版)
作者:葛兆光
副标题:1895年以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25-10
ISBN:9787100239547
行业:其它
浏览数:1

内容简介

对思想史感兴趣的大众读者,历史、思想领域研究者

宣传语:

葛兆光教授学术奠基之作《中国思想史》全新修订版本

展现新资料、新发现,呈现一个全新版本的《中国思想史》

图书亮点或编辑推荐:

1. 《中国思想史》是葛兆光教授学术奠基之作,它改变了过去作为教科书的思想史以人为中心 的章节模式,引征丰富的古代文献,也参考现代中外研究成果,清理与叙述从上古以来到十九世纪的中国人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及其连续性历史。

2. 本次我馆出版的修订本,是作者时隔二十余年后精心修订而成的全新版本,作者大幅度删减文字、改订结构、修订正文、增加补注、规范注释,使得这一个全新修订本体现了作者自初版二十多年来的治学进展,以及21世纪以来思想史方面的新资料、新发现,是为治思想史者必备的著作。

3. 本书前两个版本,已成思想、历史等学科的研究者必备之书,销量也已近十万。本次我馆出版作者倾力修订的这一全新版本,相信也将成为对思想史感兴趣的读者们手头必备好书。

5.材质工艺:高端皮面,压凹精烫,竹节书脊,鎏金书口。本书为皮面精装,大开本,装帧华丽,排版疏朗,堪为收藏之必选。

内容简介:

《中国思想史——1895年以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修订本)》为葛兆光教授学术奠基之作《中国思想史》的全新修订版本,本书则为特装珍藏本。本书以个人的观察角度与理解视野,对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进行研究与描述。作者改变了过去作为教科书的思想史以人为中心的章节模式,引征丰富的古代文献,也参考现代中外研究成果,清理与叙述从上古以来到十九世纪的中国人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及其连续性历史,目的是理解和说明今天中国的思想传统是如何从古代到现代被逐渐建构起来的。

本书是作者时隔二十余年后精心修订而成的全新版本,作者大幅度删减文字、改订结构、修订正文、增加补注、规范注释,使得这一个全新修订本体现了作者自初版二十多年来的治学进展,以及21世纪以来思想史方面的新资料、新发现,是为治思想史者必备的著作。

......(更多)

作者简介

葛兆光,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1986)、《道教与中国文化》(1987)、《中国思想史》(两卷本,1998,2000)、《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10世纪》(1995,2006)、《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2011)、《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2014)等。曾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奖”(1988)、第一届“长江读书奖”(2000)、第一届Princeton Global Scholar(2009)、第三届 Paju Book Award(韩国,2014)、第26届“亚洲·太平洋”大奖(日本,2014)等。

......(更多)

目录

修订说明

导 论(上):思想史的写法

引 言:思想史的写作

第一节: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历史

第二节:知识史与思想史

第三节:“道”或终极依据

第四节:道统、系谱与历史

第五节:连续性:思路、章节及其它

导 论(下):续思想史的写法

导 言:续思想史的写法

第一节:无画处皆是画

第二节: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与减法

第三节: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

第四节:历史记忆、思想资源与重新诠释

第五节:从六经皆史到史皆文也:作为思想史研究资源的后现代历史学

第一编:回溯三代:中国思想的起源

引 言:遥远的古代

第一节:重构上古思想世界:传统文献、现代理论以及考古发现

第二节:卜辞中所见的殷人观念系统

第三节:周代残存文献与铜器铭文中所见之思想演进

第四节:作为思想史的汉字

第五节:后世思想史的背景:仪式、象征与数字化的世界秩序

第二编:百家蜂起的时代:道术为天下裂

引 言:何谓“轴心时代”?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代的一般知识与思想

第二节:“士”的崛起与思想变异

第三节:知识传统的延续、更新和变异(一):儒

第四节:知识传统的延续、更新和变异(二):墨

第五节:知识传统的延续、更新和变异(三):道

第七节:百家争鸣中的三种话题(1):宇宙时空

第八节:百家争鸣中的三种话题(2):社会秩序

第九节:百家争鸣中的三种话题(3):个人存在

第十节:语言与世界:战国时代的名辩之学

第三编:秦汉时代的思想:从百家到一家

引 言:百家争鸣的尾声与中国思想世界的形成

第一节:秦汉思想世界的普遍知识背景与一般思想水准

第二节:哲理的综合: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

第三节:帝国意识形态的确立:从《春秋繁露》到《白虎通》

第四节:纬与经:一般知识与精英思想之间的互动及其结果

第四编:异域来风:中古时期的思想

引 言:八方风来

第一节:汉晋之间:固有思想与学术的演变

第二节:玄意幽远:三世纪思想史的转折

第三节:清整道教:中古道教的宗教化过程

第四节:佛教东传及其思想史意义

第五节:佛教东传及其思想史意义(续)

第六节:佛教征服中国?

第七节:目录、类书与经典注疏中所见之七世纪中国知识与思想世界的轮廓

第五编:从同一到危机:隋唐时代的思想

引 言:皇权、教育、考试与思想

第一节:盛世的平庸:八世纪上半叶的思想状况

第二节:理论兴趣的衰退:八至十世纪中国佛教的转型(上)

第三节:禅宗的胜利与佛教的失败:八至十世纪中国佛教的转型(中)

第四节:语言与意义:八至十世纪中国佛教的转型(下)

第五节:重建帝国权威与思想秩序:八至九世纪之间思想史的再认识

第六节:会昌灭佛与九世纪的道教

第六编:宋元明:汉族中国新思想传统的建立

引言:有鉴于内外:宋初思想的背景

第一节:理学诞生前夜的“中国”

第二节:洛阳与汴梁: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的分离

第三节:理学的延续:朱陆之辩及其周边

第四节:汉族文明的扩张:宋代中国生活伦理同一性的确立

第五节:从元到明: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一般状况

第六节:再起波澜:王学的崛起及其意义

第七编:明清时代的思想:从“天下”到“万国”

引言:从“天下”到“万国”:重建理解明清思想史的背景

第一节:天崩地裂(上):当中国古代宇宙秩序遭遇西洋天学

第二节:天崩地裂(下):古代中国所绘世界地图中的“天下”、“中国”、“四夷”

第三节:考据学的兴起: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末知识与思想世界的状况

第四节:重建知识世界的尝试:十八、十九世纪之际考据学的转向

第五节:西洋新知的进入: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知识世界的变迁

第六节:藉传统回应新知:晚清的经学、诸子学与佛学

尾声: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主要人名索引

◎徵引书目

◎后记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