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内陆城市成都作为研究对象 ,以“叙事”的方式考察公共空间 、下层民众、大众文化和地方政治的关系,将“街头文化”作为中心,展示街头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从城市的外观 、民间艺人的表演到民众谋生的方法以及对街头的争夺等。
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与街头有着紧密联系,他们创造并生活在这种文化之中。当改良者试图对街头的使用进行控制时,便引起了下层民众为其生存空间的斗争。随后在革命运动中,民众又以街头作为政治反抗的舞台。在民国初年的政治动荡中,民众和精英为共同利益而合作,组织自卫活动捍卫他们的生存,同时也是维护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与以往研究的角度不同,本书力图把人们的注目焦点从精英转向民众,从沿海转向内地。
......(更多)
王笛,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曾任美国得克萨斯A&M 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学术著作有《跨出封闭的世界》、《街头文化》(中英文)、《茶馆》(两卷本,中英文)、《袍哥》(中英文)、《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等,非虚构历史读物有《消失的古城》《那间街角的茶铺》《历史的微声》《碌碌有为》等。两次荣获美国城市历史学会(UHA)×佳著作奖,并获首届“吕梁文学奖”、单向街图书奖、中国会党史研究会×佳著作奖、《亚洲周刊》全球华人十大好书等图书奖。
......(更多)
二十年后话街头
——《街头文化》中文版第三版前言
中文版自序
英文版自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部 下层民众与公共空间】
第二章 街头
第三章 街民
【第二部 下层民众与社会改良】
第四章 改造
第五章 控制
【第三部 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
第六章 冲突
第七章 政治
第八章 结论
征引文献目录
译后记
......(更多)
社会调解不仅仅是帮助人们解决争端、处理矛盾,这种活动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因为它表明,在中国社会非官方力量始终存在,并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虽然这种非官方力量从来没有发展到与官方对立或直接挑战的地步,但是它的存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都使官方的“司法权”在社会的基层被分化,人们把自己的公平、正义和命运尽量掌握在自己手中,至少是自己认可的人手中。
参考了民间故事,其可视为另一种口述史,许多这样的故事发表在月刊《龙门阵》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