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忍把功名,换了人间烟火

忍把功名,换了人间烟火
作者:杨早 / 庄秋水 / 刘晓蕾
副标题:18封信聊透《儒林外史》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5-04
ISBN:9787220139956
行业:其它
浏览数:3

内容简介

从范进中举到现代内卷,为什么今天的我们依然活在《儒林外史》里?

女性、科举、朋友、城市、家庭、底色,当伦理法则碰上科举制度,会撞出怎样可惊可笑的火花?

挖掘人性的温暖与善意,卷与躺之外,照见人间烟火的真实。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解读《儒林外史》的书信集。杨早、庄秋水和刘晓蕾围绕女性、科举、朋友、城市、家庭、底色,从经典情节和小人物切入,以现代眼光解读,视角新颖,语言通俗流畅,解读深刻。追求现实与历史的照应。分析吴敬梓对封建礼教的冷峻讽刺,也捕捉到他隐藏在文字中先进的性别观,以及赋予小人物的温情与诗意。生动呈现了吴敬梓悲天悯人的忧患之心以及对烟火人间和生命意趣的向往,为读者阅读《儒林外史》提供了新鲜视角和深刻启迪。

【编辑推荐】

古典名著中,《儒林外史》是最接近生活中的一部。

“上岸”“女性处境”“躺还是卷”“大城市还是小县城”,那些我们以为的现代问题,早在几百年前就被吴敬梓写透了!

范进为“中举”疯魔;

周进在科举路上屡屡受挫;

沈琼枝用反抗解开女性枷锁;

杜少卿离开势利的县城去往南京寻找生命能量场,用躺平表达对功名的终极嘲讽。

最大程度展现《儒林外史》和现代人生活的关联。

多个视角拆解儒林世界,《儒林外史》不只写科举名士。

小妾界最卷的姨娘跌宕的宅斗生涯;

卷不动老公转而“鸡娃”的鲁小姐,堪称薛宝钗2.0;

嘴上说着厌女,纳妾倒是一点没耽误的杜慎卿;

鼓励女儿自杀殉夫后还仰天大笑“死得好”的畸形道德观;

软饭硬吃的赘婿现象背后的合理性何在?

在《儒林外史》中看见自己,反思当下。

从范进中举前后的贫困潦倒和前呼后拥,反思人们为何只能走这道窄门;

从熟读经书、热衷功名的鲁小姐仍得将命运寄于男性和婚姻,感叹古代知识女性的无力;

从出身贫寒又努力上进的匡超人堕落为一个“漂亮恶棍”,看功名富贵对人性的侵蚀;

从虞华轩逃离唯权贵是举的县城奔赴南京,探讨去往大城市的决心。

书信形式,情感更真实,文字更坦诚

每个视角都是一次深刻洞察,每封信都是一次真诚对话。

【金句摘录】

◎《儒林外史》之为“外史”,正是因为这些文人不上不下,无法归类。他们多数没什么祖业可以继承,又不能回头种田,生意也做不来,所做营生不外乎是坐馆、当幕客。总之,是一群在传统社会失去位置的流浪者,是不愿意脱下长衫只能站着喝酒的孔乙己。

◎《儒林外史》的世界太结实了,密不透风……书中人如在迷雾中穿行,看不清自己的来路与归途。读这样的小说,是需要给自己打气的,否则一不小心就照见了自己的卑琐。

◎我们笑范进中举欢喜疯了,其实范进和选中他的周进,都是极少数幸运者。对于大部分读书人来说,功名终究不会来,蹭蹬于科场的漫漫岁月,分明就是“举业笼囚”。

◎人类需要巍峨崇高的理念,但卑微的日常也要被承认。小说写日常,写灰暗,写饥饿,写绝望和挣扎,因为这是真实的生存境遇。

......(更多)

作者简介

杨早,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阅读邻居读书会联合创始人,“名著三缺一”联合创始人。

著有《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传媒时代的文学重生》《拾读汪曾祺》

《民国了》《元周记》《野史记》《说史记》《城史记》《早读过了》《早生贵子》等著作,

主编《话题》系列(2005-2014年)《沈从文集》《汪曾祺集》《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汪曾祺别集》(其中两册)《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汪曾祺文库本》(十卷)。

译著有《合肥四姊妹》。合著有《汪曾祺1000事》《墙书·中国通史》《小说现代中国》等书。整理文献有《扶桑十旬记(外三种)》。

担任深圳读书月、华文好书、探照灯好书等多种图书奖评委。2013、2014获“华文领读者大奖”提名,2024年获第六届伯鸿书香奖“阅读推广奖·正式奖”。

庄秋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出版人。出版作品有《风入罗衣:中国文学中的服饰与人情》《三百年来伤国乱:晚清至民国中国记忆》等书籍;策划纪录片《张謇》并撰稿(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刘晓蕾,文学博士,大学教师,“名著三缺一”联合创始人,“得到”APP《刘晓蕾讲透〈金瓶梅〉》课程主理人,《文汇报》《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著有《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作为欲望号的〈金瓶梅〉》《情僧、英雄与正经人:14位人物解透红楼梦》等。

......(更多)

目录

导读 伟大也要有人懂 杨早

儒林第一·女性

第1封信 杨早

另一位赵姨娘的故事

第2封信 刘晓蕾

《儒林外史》里为何没有“爱情”?

第3封信 庄秋水

合理性和诗意

儒林第二·科举

第4封信 刘晓蕾

未曾深夜痛哭过,不足以谈科举

第5封信 杨早

科举=高考+考编?

第6封信 庄秋水

为何只能走这道窄门?

儒林第三·朋友

第7封信 杨早

朋友之道苦矣

第8封信 庄秋水

朋友就是一种选择

第9封信 刘晓蕾

在败坏的世界里相互守望

儒林第四·城市

第10封信 刘晓蕾

从故乡到大城市

第11封信 庄秋水

往大邦去

第12封信 杨早

吴敬梓的《城史记》

儒林第五·家庭

第13封信 杨早

软饭硬吃的赘婿们

第14封信 庄秋水

纳妾是一种炫耀性消费

第15封信 刘晓蕾

家不家,国不国

儒林第六·底色

第16封信 杨早

须得将烟火写透

第17封信 庄秋水

作为底色的启蒙

第18封信 刘晓蕾

发现日常生活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