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人类世海洋
我们该如何许蓝鳍金枪鱼、虎鲸、南极帝企鹅一个可期的未来?
《环球邮报》2024年度Top 100图书
入围2024年贝利·吉福德非虚构作品奖长名单,入围2025年女性非虚构文学奖短名单
一场回顾海洋变迁及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时间旅行
一张人类世海洋现状的全方位立体快照
一次对海洋未来充满激情又脚踏实地的展望
---------------------------------------------------------------------------------------------
海洋的演化并不只是地质气候的恢弘史诗,也是从最细小到最雄壮生命的精微变化。未来的我们究竟只能在博物馆中缅怀海洋的野性,抑或仍可在海天之间与其他生命同游,与我们采取的行动息息相关。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需要审慎而智慧的乐观来支撑直面现实与未来的勇气。《海洋明天的样子》为我们带来的正是这样的乐观:现在改变为时未晚。
——侯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环境史教授
《海洋明天的样子》是一部多维度的海洋生态演变“知识图景”,也是结合科学叙事、时事报道和具身体验的“生态教科书+行动手册”。面对全球环境危机和生态修复的复杂性,尽管挑战巨大,但通过科学干预、政策变革与公众参与,海洋仍可能迎来生机勃勃的未来。
——曾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
这是一本充满激情地探讨拯救海洋为何对拯救人类自己来说至关重要的书。作者的写作清晰而有说服力,巧妙地融合了个人经历和令人信服的科学数据。
——《柯克斯书评》
斯凯尔斯鼓励读者参与“精神层面的时间旅行”,并“不断看到海洋的荣耀和奇迹”。通过提供有希望的场景和建议,使人们“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未来做出有意识的决定”,她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在令人压抑的气候新闻中不常听到的积极性。
——《书页》
在这张海洋现状的快照中,有许多令人担忧的故事……但是,人类的创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自然韧性可能会扭转这一趋势。在人类承担起对海洋的责任的过程中,发生过悲剧,也取得了成就,斯凯尔斯是带我们了解这些的出色向导。
——《新科学家》
海洋是当之无愧的地球生命摇篮。
化石记录告诉我们:五次大灭绝抹去了地球上超过3/4的物种,不过,每当地球上的生存条件再次变得可以忍受时,新物种就会重新在海洋中繁衍。在全面回顾了海洋的曲折变迁史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信息:无论情况变得多么糟糕,海洋中的生命肯定会延续下去。
可是,进入人类世以后,地球发生了深刻的环境变化,海洋自然无法幸免。过去几十年,每隔十年,北极海冰的面积缩小13%,海洋中背景噪声的强度翻倍;包括洪水、干旱和热浪在内的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世界每年生产的近4亿吨塑料制品,其中绝大部分的归宿是海洋……人类活动带来的复杂影响远超从前海洋面临的危机,而且没有任何先例可以援引。
因此,海洋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现在的行动。这本书将会带我们进入鲸类、鲨鱼、企鹅、珊瑚等海洋动物的领域,这里有日益严峻的地球环境变化的缩影,也有人类为了改善气候变化、海洋变暖而做出的努力,以及许多微小但令人充满希望的积极变化迹象。
海洋就像煤矿里的金丝雀,它的迅速变化其实预示着地球上其他地方将会发生什么。生活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我们其实都是海洋人。无论是我们呼吸的空气、天上下的雨,还是这个宜居的世界,都离不开健康的大海。即便人类世瞬息万变,每个人也能为海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更多)
作者:海伦·斯凯尔斯(Helen Scales)
英国海洋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任教于剑桥大学,教授海洋生物学与科学写作;畅销书作家,科学纪录片制作人,BBC科普节目主播。前作有《鱼的好奇心》《时间的螺旋》《11次奇妙自然探索之旅》《波塞冬之战马》等。
译者:祝锦杰
北京大学医学学士,香港浸会大学翻译与双语交流专业硕士。《环球科学》《好奇号》译者,已出版译著有《从一个细胞开始》《哥德尔传》《神秘的量子生命》《人人都该懂的遗传学》等。
审校:张弛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实验师,长期从事鱼类分类学、生态学研究,有丰富深远海海上调查经验,审校、翻译多本科普图书(《潜水识鱼》《珊瑚三角区:鱼类》等)。
......(更多)
III 序 言
第一部分 海洋的变迁
003 第1 章 远古的大海
033 第2 章 重新洗牌的海洋
第二部分 正在消逝的荣光
061 第3 章 企鹅:冰上行者
087 第4 章 鲨鱼:正在消逝的天使
119 第5 章 虎鲸:中毒的猎手
第三部分 海洋的复兴
141 第6 章 可持续渔业:修复海洋
159 第7 章 海洋保护区:让大海重获平衡
183 第8 章 未来的水下森林
219 第9 章 未来的珊瑚礁
253 第10 章 生活在未来的海洋
285 后 记
291 致 谢
293 参考文献
315 译后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