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作者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更多)
玛克西姆·高尔基,他是苏联著名的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11岁时当过学徒。他是前苏联下诺夫哥罗德人,俄罗斯族。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政治生活1892年用笔名“玛克西姆·高尔基”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世人遗憾,悲伤。
......(更多)
我勉强读完了《死魂灵》,读《死屋手记》时也是这样;《死魂灵》、《死屋》、《死》、《三死》、《活尸》——这类书名,不禁引起了我的注意,激起我对这样的书一种模糊的不快。
外婆进入我的生活之前,我似乎一直沉睡,藏在暗处;可自从她来了,便将我唤醒,一起走向光明。 外婆将我所有的回忆编成一根没有尽头的长线,五彩斑斓。也正因如此,外婆成了我人生的挚友,是我最为贴心、最为珍爱的人,没有人比她更懂我。她用无私的爱灌溉我,让我能够坚强面对那些艰难的岁月。
“看这儿!”小茨冈卷起袖子露出手臂,上面满是红色伤疤,“看看肿得多高。昨天更肿更疼呢。那天你外公气疯了,见他要抽你,我就用手挡,寻思着树枝断了,趁他去寻树枝的空当你外婆或者你妈会把你抱走。孩子,我可精着呢。”
一个人需要的东西愈少,他的幸福就愈大,一个人的愿望愈多,他的自由就愈少。
我也许对所有人都是善良的,只是不表露出来,这可不能对人表露,要不然会受欺诲的。人善被人欺,就像沼泽地上的塔头墩子被践踏一样…而且还会被置于死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