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五行原论

五行原论
作者:杨儒宾
副标题: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论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20-04
ISBN:9787532594924
行业:其它
浏览数:43

内容简介

本书中有多个章节都曾以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作者认为,五行之物作为一种太初的真理,既是那个时代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圣显之物,也是与人的意识构造结合在一起的神圣意象。原始的五行论是物活论,是种对太初之物的原始认识论,是原物理学。本书系统梳理了:一、“金”在人类文明中逐渐具备的经济效应和永恒生命的意义。二、“水”的生命象征意义。三、“木”在古籍记载中的通天功能,逐渐演变出的皇极-太极的文化精神,后来又具有了社和国命的功能。尤其阐述了各家之中的木型人格。四、“火”与礼的结合,与内丹和行气的关系,以及发展出来的“勇”“耻”和改过的文化意义。五、“土”具有的厚德载物属性。土地和女娲、生殖的联系密不可分,并进一步和黄帝、中土和秩序等社稷产生联系。

全书以五行作为物的总代表,其范围由五行进入两仪的阴阳以及更精微的气等领域,还原出他们的原始活力。

......(更多)

作者简介

楊儒賓

1956年生於臺灣臺中。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先秦哲學、宋明理學、東亞儒學等。著作有《儒家身體觀》、《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從《五經》到《新五經》》、《1949禮讚》、《儒門內的莊子》;編著有《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東亞的靜坐傳統》、《自然概念史論》、《中國哲學研究的身體維度》等書;譯有《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孔子的樂論》、《冥契主義與哲學》、《宇宙與歷史:永恒回歸的神話》等書。

......(更多)

目录

序言

楔子 “不在五行中”的“五行”

一 导论:五行原论与原物理

一、叩问五行

二、五行三貌

三、圣显与力显

四、流形与原型

五、言一气一志主体与物的想像

六、结论:“五行”余韵

二 浑沌与创造

一、浑沌之源:天山的帝江

二、宇宙蛋

三、凿破浑沌之一:原始巨灵

四、凿破浑沌之二:水、风与气

五、光明之歌:太阳与宇宙山

六、结论:创造的原型

三 气的考古学——风、风气与玛纳

一、云气之外

二、四方风与时空架构

三、风土、风气与风俗

四、作为生命力的「气」之出现

五、玛纳与精气

六、服气、行气与养气

七、结论:盈天地皆气也

四 从明暗到阴阳

一、前言:二元论之源

二、阴阳相偶

三、老子的皦昧重玄

四、庄子的明白入素

五、儒家政教的钦明文思

六、明德与明命

七、理智之光的两种解读:老庄与荀子

八、结论:阴阳的兴起

五 刑—法、冶炼与不朽——金的原型象征

一、前言

二、兵神与文明

三、刑一型的矛盾统一

四、冶炼与转化

五、悠久与不知老

六、金丹的追求

七、结论

六 创生、深奥与消融——水的原型象征

一、前言:原型中的原型

二、孔门之仁与水的生命象征

三、动能之水与平准之水:孟荀的例子

四、道家“水”的玄奥之义

五、五行学说与《管子》的水思想

六、结论

七 太极、通天与正直——木的原型象征

一、通天之柱

二、皇极—太极

三、社与国命

四、木型人格(一):道家的柴立中央

五、木型人格(二):儒家的中通正直

六丶结语:宇宙树的萎绝与新生

八 时间形式丶礼与耻感——火的原型象征

一、前言

二、天火原型

三、礼与时间形式

四、漱正阳

五丶行气与践形

六、勇

七丶耻与改过

八丶结论

九 吐生、报本与厚德——土的原型象征

一、籍田与大地的复苏

二、蜡祭与报本反始

三、土地、女娲与生殖

四、黄帝、中土与秩序

五、社稷

六、坤元、生生、敦厚

七、报本反始

八、结论

尾声 非唯物论的物论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