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美麗與哀愁

美麗與哀愁
作者:彼得.英格朗(Peter Englund)
译者:陳信宏
副标题:第一次世界大戰個人史
出版社:衛城
出版年:2014-10
ISBN:9789869047685
行业:其它
浏览数:55

内容简介

觸動人心、具文學感染力的一戰史書

一百年前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國家形式的轉變、革命運動、女權興起與美國勢力崛起,深刻影響了之後的世界。

一戰被視為歷史中重大的悲劇,但身在其中的人往往未能理解戰爭的災難性全貌。不同於其他戰史,瑞典史學家英格朗以二十二位來自法國、英國、德國、奧匈帝國、俄羅斯等十個國家,有著不同階級、性別、年齡、職業與族群背景的人物,引用他們的日記、信件與口述史,串接起一戰的每一天與每一場戰役。這些故事使百年前的生活場景與氛圍歷歷在目,全書如展開長幅的庶民生活史。所謂歷史,正是這些平凡人物感受的小時刻。

在書裡,可看到養尊處優的貴婦對戰爭爆發難以置信,被迫脫離舒適環境的貴族公子,從軍後受到道德與信仰崩壞的衝擊,也能看到無名小卒成為備受讚揚的英雄。他們當中有三人會死,兩人淪為戰俘,兩人會成為英雄。中文版特別收錄英美譯本沒有的文學家卡夫卡與穆齊爾的戰時日記。卡夫卡因為與未婚妻的情感糾葛、怵目驚心的傷兵以及繁重的工作,使他身心備受煎熬。全書更以青年希特勒的一篇戰敗日記為尾聲,為二戰的爆發預留伏筆。

儘管每個人的角色與命運不同,但都被牽扯進戰爭之中。這場戰爭不只是悲劇和恐怖,也包括荒謬、單調,甚至是美麗之處。藉由生動重現各式各樣的喜悅與苦難,本書寫出了戰爭的美麗與哀愁。

人物介紹

書中主要人物、他們的戰時職務以及在大戰展開之時的年齡。按照出場順序排列:

蘿拉.德圖辛諾維茨(Laura de Turczynowicz)——一名波蘭貴族的美籍夫人,三十五歲。

艾芙莉德.庫爾(Elfriede Kuhr)——德國女學生,十二歲。

莎拉.麥諾坦(Sarah Macnaughtan)——蘇格蘭救援人員,四十九歲。

理查.史登普夫(Richard Stumpf)——德國公海艦隊水兵,二十二歲。

帕爾.克雷門(Pál Kelemen)——奧匈帝國軍隊裡的匈牙利騎兵,二十歲。

安德列.羅巴諾夫洛斯妥夫斯基(Andrei Lobanov-Rostovsky)——俄國工兵,二十二歲。

芙蘿倫絲.方姆勃羅(Florence Farmborough)——俄軍裡的英籍護士,二十七歲。

克雷斯頓.安德列森(Kresten Andresen)——德軍裡的丹麥士兵,二十三歲。

米歇爾.科戴(Michel Corday)——法國公務員,四十五歲。

艾佛列.波拉德(Alfred Pollard)——英國步兵,二十一歲。

威廉.亨利.道金斯(William Henry Dawkins)——澳洲工兵,二十一歲。

赫內.阿爾諾(René Arnaud)——法國步兵,二十一歲。

拉斐爾.德諾加勒斯(Rafael de Nogales)——鄂圖曼軍隊裡的委內瑞拉騎兵,三十五歲。

哈維.庫欣(Harvey Cushing)——美國軍醫,四十五歲。

安格斯.布坎南(Angus Buchanan)——英國步兵,二十八歲。

威利.科本斯(Willy Coppens)——比利時空軍戰機飛行員,二十二歲。

奧莉薇.金恩(Olive King)——塞爾維亞軍隊裡的澳洲駕駛員,二十九歲。

文森佐.達基拉(Vincenzo D’Aquila)——義大利軍隊裡的義裔美籍步兵,二十一歲。

愛德華.穆斯利(Edward Mousley)——英軍裡的紐西蘭炮兵,二十八歲。

保羅.摩內利(Paolo Monelli)——義大利阿爾卑斯山地軍團騎兵,二十三歲。

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奧匈帝國勞保局職員,三十一歲。

羅伯特.穆齊爾(Robert Musil)──奧匈帝國國防軍少尉,三十三歲。

推薦 :

他們稱自己為失落的一代,但你會在這裡面找到自己的故事。

──《紐約郵報》

一戰的書經常是傾向一邊的,而非全面的歷史,像是保羅福塞爾的《大戰與現代記憶》,或是雷馬克的小說《西線無戰事》。英格朗的這本書呈現了非傳統的萬神殿……這些人的生活既可怕又激動人心,全活在英格朗用一個個小時刻所堆疊的細節裡。在每個紀實中難忘書中驚人的結局。

──《紐約時報》書評

數百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怪誕、感人、難以承受且驚人的事件,這本不凡的書就像偉大的小說,將美麗和哀愁呈現得既普遍又具體。英格朗將原本隱匿在歷史和地理中的個體經驗釋放出來……將細節營造得像交響樂……

──英國《週日郵報》

研究戰爭四十年來,我從來沒有讀過像這樣一本了不起的書。

──德格魯特(Gerard J. DeGroot)《華盛頓郵報》

強大且具說服力。在眾多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書籍中,其原創性令人注目。英格朗的書,幾乎每一頁都新鮮和且具啟發。

──英國《每日快報》

英格朗的作品很細緻。做為一位歷史學家,他有著令人驚嘆的技能。但另一面的英格朗,是一位業餘散文作家,精心細緻,貼近人心,是位厲害的說書人。

──西班牙《必讀》(Qué Leer)

讀完之後仍會在腦海中久久縈繞不去。衝擊力極強。

──《倫敦大轟炸》(The Blitz)作者嘉迪納(Juliet Gardiner)

一次又一次,他僅藉著少數幾個簡單鮮明的字眼,就能夠召喚出當下的氛圍。我熱愛所有的細節……令人深感振奮。

──《達芙妮》(Daphn edu Maurier)作者福斯特(Margaret Forster)

當代描寫戰術與戰爭心理最傑出的一位作家。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蒙提費歐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

......(更多)

作者简介

彼得.英格朗 Peter Englund

一九五七年生於瑞典布登,是位傑出的歷史學者與作家,曾在烏普薩拉大學擔任教授,後於二○○八年被任命為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諾貝爾文學獎項的單位)主任祕書。他針對波爾塔瓦會戰(Battle of Poltava)所寫的突破性著作廣獲好評,單在瑞典就售出超過二十五萬本。他獲得無數獎項的提名與頒授,也曾擔任戰地記者。

譯者

陳信宏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翻譯獎項,目前為專職譯者。在衛城譯有《非商業旅人》、《亞瑟的悲劇》。

......(更多)

目录

推薦序 陳柔縉

致讀者

人物介紹

一九一四

一九一五

一九一六

一九一七

一九一八

結局

後記

參考文獻與出處

......(更多)

读书文摘

受刑人被拉着站了起来,然后被绑在桩柱上,再由一条布蒙住他的双眼。在这整个过程中,他仍然平静地抽着他的雪茄。“准备”的命令下达之后,行刑队举起枪支瞄准目标,那人随即把雪茄举到嘴唇边。枪声响起,鲜血在原本就已是红色的土耳其式长衫上扩散开来,于是那人软倒了下去,“他的手被一颗子弹钉在了嘴上”。

随着除夕的钟声,不禁回想起即将逝去的一年而颇多感慨 。 那感慨因年而异,有时激越,有时痛苦 ;有时也会因悔恨和悲痛而自责 。播音员的话语和声调带着感伤,有时虽让人反感,但钟声却打动他的心弦 。几时能在京都过除夕,不必通过收音机,亲耳听听各处的古刹钟 声,是他心驰神往已久的事 。 于是,今年岁暮,他遽然决然,作京都之行 。

现在已经脱离作者大木和模特音子而成为社会上永存的语言。就是说相互恋爱的昔日的音子和大木即使已经死亡然而这种爱也在文学作品中成为永恒。这一慰藉和眷恋之情,存在于音子的悲哀之中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大木相互拥抱的姿态在音子心中逐渐被精华了,由身体的姿态变成了心的姿态。现在的自己不是洁净的。现在的大木也不是洁净的吧。但是二十几年前二人互相拥抱的姿态,那姿态现在音子看来是洁净的。那时自己又非自己,已非现实仍为现实的那种姿态,从两人升华成神圣的幻象”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