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人生哲学》是叔本华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编辑中对部分内容做了删节,并适当加了小村题。在叔本华看来,每一个人作为意志的一种表现,又是整个意志世界一部分,但作为主体又都有一个依赖于他自己的对象世界,这就是存在于其表象中的世界,即现象世界。生存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这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善,哲学是生命的诗。
......(更多)
......(更多)
一、人生的智慧
1 生命性质
2 人格,或人是什么
3 财富,或人有些什么
4 地位,或他人眼中的位置
5 人的本性
二、劝诫与格言
1 人生基本规则
2 了解自己
3 了解他人
三、爱与生的苦恼
1 生存意志的核心――性欲
2 恋爱的激情
3 爱与恨
……
四、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
......(更多)
心性不高的人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源泉是他的感官嗜好,充其量过一种舒适的生活,与低级的伴侣在一起俗不可耐的消磨时光。
当你与人接触时,不论这个人是谁,都不要根据他的价值和尊严对他作客观的评价。不要考虑他邪恶的意志,也不要考虑他偏狭的理智和荒谬的观念;因为前者容易使你对他产生憎恨,后者则容易使你轻视他。
对于一个思想高尚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避免被个人事务和世俗烦恼所纠缠而不能自拔,从而排斥更有价值的事物;因为,那才真正失去了生活的目的。
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大自然在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和智力方面定下了巨大差别,但社会对这种差别视而不见,对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更有甚者,社会地位和等级所造成的人为的差别取代了大自然所定下的差别,前者通常与后者背道而驰。受到大自然薄待的人受益于社会生活的这种安排而获得了良好的位置,而为数不多得到了大自然青睐的人,位置却被贬低了。因此,后一种人总是逃避社交聚会。
一个人的作品越是属于后世,亦即属于整个人类,那么他的作品就越不为自己的时代所理解。因为他创作的作品并没有体现自己时代的特殊色彩和气息。艺术史和文学史告诉我们:人类精神思想的最高级的产物一般都得不到公众的欢迎。每一个人都只能理解和欣赏与自己的本性相呼应的东西,与读者本人同气相通的作品最能够获得这个读者的欢心。
一般常规的礼貌只是一副张开笑脸的面具,所以当别人偶尔挪动或者片刻收起他们的面具时,我们可不要大惊小怪。
假如你在现实生活中碰到某些特别粗俗或愚昧的人,你也千万不要为此而感到烦恼或痛苦,而应当把它仅仅看作对你获取知识的一种补充——既在人类品性的研究中一种值得考虑的新事实。你应当像一位偶然发现了一种罕见矿石的矿物学家那样对待他。
身体的健康是幸福的首要因素,其次重要的是一种独立生活和免于忧虑的能力。
无忧的闲暇和极高的智慧,能重合在某人身上,那是极大的幸运。这样的人终其一生,只求每时每刻都能成为他自己。他除了不受打扰的闲暇以外,不再需要向外界索求任何东西,他只需要闲暇时光,发展和成熟自己的智性机能,并享受生命内在的宝藏。
心性不高的人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源泉是他的感官嗜好,充其量过一种舒适的家庭生活,与低级的伴侣在一起俗不可耐的消磨时光。教育对这类凡夫俗子也不能扩大他的精神价值。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