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收录了汪晖在近十年来发表在各重要媒体上的访谈记录,领域涉及当下思想论争,文学潮流演变,学术体制状况等热点。特别是其在《读书》杂志担任主编的十年间,他对中国学术界诸重要问题都做出的自己独到与精辟的见解,都能在本书中看到比较全面的表述。本书也看成是对世纪之交诸多嬗变问题的个人记录与回顾,这本口述含量较重的书相当于是一本全新的《重访九十年代》。
......(更多)
汪晖,江苏扬州人,1978年录取为扬州师院中文系77级本科生。1981年本科毕业,1982年考取本校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85年在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5年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从唐驶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于1988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随即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与友人共同创办《学人》丛刊,1996—2007年担任《读书》杂志主编,2002年受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先后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北欧亚洲研究所、华盛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柏林高等研究所等大学和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访问教授。主要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1990)、《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汪晖自选集》(1998)、《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4)等。编有《文化与公共性》、《发展的幻象》等。多种著作、论文被翻译为英文、日文、韩文、法文等。
......(更多)
......(更多)
邓小平南巡的社会效果震惊了很多知识分子,他们本来对这新一轮改革政策的勃勃生机表示了欢迎,可一旦看到日常生活和文化的所有结构都被“南巡”唤起的商业化大潮席卷而去,又开始感到某种幻灭。与此同时,市场扩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非国有化”,而“非国有化”正是政治精英与经济精英通过国有资产改革而形成新的联盟的时期。
我记得我写鲁迅与斯蒂纳的文章出来以后,不止一位老师说写得很深,但不容易看得懂——读不懂的问题,从我念硕士到现在好像一直伴随着我。有人说,你那个阶段的文章好懂,但现在的文章看不懂,但其实那个时候的文章在那个时候也不好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