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知识的“援西入中”,奠定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调。这涵盖知识的“传播”与“接引”两类相互联系的问题,前者牵涉“西学”(“东学”)传入中国的基本路径及译介的相关著述,后者则关乎“分科知识”成长的制度和社会环境。通过展示中国学科知识成长关联的从学科术语到学科史书写等不同的面相,以及所关涉的基本史实与相关史料,本书简要说明了如何在中国开展“学科知识史”的研究。
......(更多)
章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文史研究院院长。主要代表作有《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上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学术与社会——近代中国“社会重心”的转移与读书人新的角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修订版)等。
......(更多)
序
引论 中国近代学科知识的成长:问题与视野
一、问题的辨析
二、“未完成性”:成长中的学科知识
三、中国视野:本土因素的作用
第一章 西学、东学、新学:知识传播的路径与变奏
一、“西学”传播:选择与迎合?
二 、“东学”:日本因素的影响
三、“新学”:“普遍性”与“现代性”
第二章 新知与新语:各学科专门术语的译介
一、理解新知识:催生学科术语的基本因素
二、新型政治治理方式主导的“政治话语”
三、“文明”观念影响下的学科术语
四、回归“知识”后的持续论辩
第三章 学科的制度化(一):以分科为基础的分层教育的确立
一、变革科举、推广学校
二、“中学”“西学”纷争下分级分科教育的推进
三、“普及”与“提高”:“国家政权建设”主导下的各级教育
第四章 学科的制度化(二):研究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一、“国家政权建设”与教育学术
二、如何使学术教育成为建国的力量
三、学科规划之“国际化”与“本土化”
第五章 学科知识走向公众:知识传播的媒介
一、“有一学即有一报”
二、白话报章与知识的“演义”
三、以声音、图像为媒介的知识传播
第六章 重塑过去:“学科史”的书写
一、“他学”催生的“新史学”
二、“专史”:新的历史书写样式
三、“有”还是“无”:“学科史”书写的难局
结语 “学归于一”:近代中国学科知识成长的意义
一、立足于中西古今的视野
二、确立“整体性”的观念
三、守护“历史的维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