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何尝不是一个人童年时光的最后。
在这个末代岁月里,你扮演的又是自己一生的何种角色?
默默地接受一个时代的结束,
还是找到了另一个新的可能?
台湾自然作家、漫游达人”刘克襄,年轻气盛时,经常骑着“野狼125”驰骋四方。那时山刀、望远镜、相机、画簿和笔记本之类配备,几乎样样俱全。旅行心境很接近十九世纪博物学者深入异地,充满探险的乐趣。当孩子渐长,带他们访野地、溯小溪、眺大海、搭火车、逛小镇……旅行的视野除了自然,逐渐增添生活的气息。
这本少年绿皮书,记载了年少时的冒险路径,和与儿女们共同探索的新发现。两代人的童年隔空对话,碰撞出绚烂火花。有对彼此的理解、期望,也有对内心价值的再思考。十五岁这“最后的童年时光”,如同每一年暑假的尾声,孩子们渴望冒险、迫不及待奔向未知世界,却也绕不开种种私我成长的烦恼。而广阔的山林和天空,无边无际的岛屿壮游,是启蒙和疗愈的最佳场所。
全书配有作者精心绘制的插图,或是鸟兽虫鱼图鉴,或山林小径速写,或古镇乡野地图。风格灵动活泼,亲切易读。离家出走的刺激,爬树的兴奋,捕蝶的小心翼翼,打棒球的团结,坐火车流浪的迷茫,游泳溺水的恐惧,闲逛书店的好奇……都被一幅幅铅笔手绘图,凝固在永远的十五岁,那个蝉鸣阵阵的暑假。
而“成长”这一永恒主题,也在与大自然的亲密对话中,悄然完成。
十五岁的你,要去哪里冒险?躁动不安的暑假,要怎样度过?
爬树,捕蝶,泅泳,打棒球,坐火车流浪,好像全都是些了不得的事情——
朴拙的铅笔手绘地图里,藏着重返童年的秘密路径。
......(更多)
刘克襄,台湾自然作家,生态保育工作者。习惯摊开地图,寻找富有创意的漫游路线,或者尝试推翻旧有的思维,摸索出一种率性和单纯的满足。年轻气盛时,经常骑着“野狼125”驰骋四方。那时山刀、望远镜、相机、画簿和笔记本之类配备,几乎样样俱全。走访之地多是岛上的湿地和山林,旅行 心境很接近十九世纪博物学者深入异地,充满探险的乐趣,崇拜的也都是这类勇于奔赴异地的人物。得子后因孩孺的牵绊,开始探索住家附近的闲置野地。囿于一小方天地,仍有万般发现,总是急忙记录和绘图,不减狂热的心志。当孩子渐长,带他们访野地、溯小溪、眺大海、搭火车、逛小镇… 旅行的视野除了自然,逐渐增添生活的气息,晚近菜市场更是走访乡镇必逛之处。现在继续背着背包,不停地走路,看山水风物,看台湾的内里,也照见自己。
......(更多)
序 十五岁,最后的童年
辑一 我的自然启蒙
大城守望
黑瓦小屋的家园
棒球小子
山城捕蝶
逃学到远方
孔雀鱼之恋
溯河旅行
老城老书店
浪荡台北
大湖泅泳
辑二 你们的山峦之歌
走过大霸尖山
一个消失的族群
阿里山的爱恋
离家出走
寻找一只大鸟
第一个女朋友
十五岁女生
三封未寄的绿皮书信
最后一堂课
我们的大河
......(更多)
请还给我一个每天只停一班火车的小站, 一条清晨时鹌鹑母子悄悄走过的石子路。 我的家在不远的坟场旁, 稻穗铺在庙前的广场。 我在溪边戏水,哼歌,听到上面的木桥, “喀、喀”。 小学教书的父亲,提着钓竿,永远地走过。
他们也和我的出生不期而遇, 一种比嫩芽、小叶还具体的存在的空气。 在孤独的时候,和他们并坐。 他们继续进入森林。 在我如高龄海龟的躯体里蠕动。 烦我,困我,折磨我。 一生都是我活着的问号和疑惑。 ——《自然老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