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大学文科教材·复旦博学·哲学系列:艺术哲学》讨论了艺术的六个方面的基本问题:艺术与真理的关系、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创造、艺术作品的接受、五大类艺术的感知特性。这六个方面的讨论,大体构成了艺术哲学探讨的基本领域。艺术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美育的思想基础,也是展开有价值的艺术批评的重要前提。
......(更多)
王德峰,男,1956年生,江苏泰县人。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意义、当代艺术哲学。著有《哲学导论》《艺术哲学》《世界十大思想家》《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寻觅意义》等,发表哲学论文五十余篇。另有译著:《时代的精神状况》(卡尔·雅斯贝斯著)、《音乐哲学》(瑞德莱著)。
......(更多)
前言
导论从美学到艺术哲学
一、美学之创立:鲍姆加登
二、康德美学的功绩与困境
三、黑格尔美学的意义
四、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为艺术哲学开拓了新的基地
五、本书对艺术哲学的基本理解和主张
第一章艺术与真理
第一节艺术的神秘性
第二节艺术的原始契机
第三节艺术的起源
第四节情感显象与真理
第五节艺术之为真理的原始发生
第二章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
第一节艺术作品的“作品存在”问题
第二节艺术作品的物性特质
第三节艺术陈述的方式
第四节艺术作品的双重语境
第五节艺术作品的内在视域
第三章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审美意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第二节优美与崇高
第四章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创造
第一节艺术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本质和过程
第三节创作冲动、创作灵感和艺术传统
第四节作品演绎中的创造问题
第五章艺术作品的接受
第一节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作品接受的过程
第三节作品接受的历史语境
第六章五大类艺术的感知特性
第一节建筑艺术的感知特性
第二节雕塑艺术的感知特性
第三节绘画艺术的感知特性
第四节音乐艺术的感知特性
第五节文学的感知特性
结语当代艺术的特征与问题
参考文献
......(更多)
艺术天才的兼备条件: 敏于领会包含在日常生存情感中的超越性存在构形技巧与创造性想象力的统一
如果一个事件是人类意识本身的产物,甚至是社会习惯的产物,或者至少与意识和习惯密不可分,那么用来表达这个事件的概念就趋向于难以定义。
一种植物归入植物界三大门中哪一门,取决于胚胎是否长有子叶,长的是单子叶还是双子叶。双子叶的植物,茎的形成层是集中的,中心比外围坚硬,根是直根系的,环状的花几乎总是二瓣或五瓣,或是二与五的倍数。单子叶的植物茎的形成层是分散的,中心比外围柔软,根是须根系的,环状的花几乎总是三瓣或是三的倍数。
我们人类的生命情感是丰富的,多种多样的,也是深浅不一的。 越是深刻的生命情感,越是要通过艰苦地艺术创作来揭示它的真相。
柏拉图指责艺术激动人的情感,从而扰乱了人们道徳生活的次序和和诺。当我们的欲望、愤恨、悲痛等经验,本来应该枯萎的时候,诗人的想象力却再度浇灌了它们、滋养了它们。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