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销量小说《群》之姊妹篇
首创以惊悚小说手法刻画45亿年海洋史!
◎ 编辑推荐
☆ 销量百万级的小说《群》之姊妹篇,和《万物简史》一样好读,比《万物简史》更丰富。2006年首次出版即跃居德国《焦点》周刊和《明镜周刊》非小说类排行榜 第三名。
☆ 以惊悚小说手法,又不 乏幽默的笔调,细数45亿年海洋史。全书以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为轴,带领读者搭乘时空客机,上天下地观赏地球、海洋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故事。
☆ 海洋虽被誉为生命的摇篮,我们对它的认识甚至还不如外太空。这个系统到底是如何运作的?水从何而来?生命是如何诞生于海洋的?施茨廷这本精彩的书带我们进入神秘的水世界,进入另一个未知的宇宙。
◎ 内容简介
写成《群》之后,意犹未尽的施茨廷忍不住打开进化女神的手提包,先陪三叶虫吃饭、看珊瑚盖房子,又偷窥琵琶鱼,一边帮鲨鱼贴鱼翅说明书,一边还原《白鲸》犯罪现场,令读者再也分不清科普和小说的疆界。
爱海成痴的施茨廷,以一贯创作惊悚小说的大胆手法、闲话家常的幽默笔调,细数海洋45亿年古今大小事。全书以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为轴,带领读者搭乘时空客机,上天下地观赏地球、海洋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故事,一路尽是“施式”风趣渊博又发人深省的导览解说:“请把我碾成药粉吧!”海藻背上的说明书应该这么写,“这样就可以把我用在你的面膜、敷泥和沐浴乳里。”“当鲨鱼听到人的惨叫时,它知道猎物的痛苦吗?还是它们会把这种惨叫视为猎物新鲜的信号,就像我们把柠檬汁滴在牡蛎肉上,惬意地看着它战栗一样?”施茨廷讲故事的才华在此书里尽情挥洒,各种比喻和观点出神入化,在在令人拍案叫绝!
◎ 名人推荐
真有趣呀!一本部头这么大的海洋科普文学,遍搜了古往今来有关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工程、环保资讯的书籍,却用如此多的文人情怀、人文关怀,以及若有似无的科幻想象情节,如缠七彩杂色的丝缕般,糅合在一起,的确给人全然不同的阅读经验。或许作者在写这本书时不自觉得反映了他自己的人生,多彩多姿,充满惊奇,不循旧规,却不虚此行。
——方力行,台湾海洋生物馆前馆长
......(更多)
弗兰克·施茨廷 Frank Schätzing
1957年出生,在科隆过着多彩多姿的生活: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同时也是热情的业余厨师和受过训练的潜水员。1995年,首部小说《科隆911》即让他成为畅销书作家;2000年的政治惊悚小说《悄无声息》则被媒体誉为“对这即将结束的世纪,所捕捉到的精彩瞬间”;2004年,《群》大放异彩,让施茨廷与迈克尔·克莱顿、丹·布朗等国际作家平起平坐,也让德国人首度学会了“海啸”这个词。无巧不成书,《群》出版后九个月,震惊世界的东南亚海啸发生,世人纷纷追问他如何能“预测”此事。《群》大获成功后,施茨廷利用写作时没用上的剩余五分之四资料,写出了《海:另一个未知的宇宙》,同样大卖。
2007年,施茨廷因《群》和《海》,获邀担任德国电视二台(ZDF)未来纪录片《2057》节目主持人。同年获颁德国地理学会“Stein im Brett 地理知识推广贡献奖”。
......(更多)
前 天
柏林酒馆
昨 天
雨 季
看得见的土地
进化女神的手提包
一个细胞的成就
性
雪球和气垫
严阵以待
冷热交加
疯狂的地质学家
新鲜的鱼
死 亡
欢迎光临侏罗纪公园
冈瓦纳古陆之前的潜水艇
群雄逐鹿
祸不单行
鲸的日子
那天,海洋消失了
杀手之死
今 天
月球背后
海面的坑洼
海浪沙拉
对一场灾难的观察
交通堵塞的好望角
为什么细菌有姓无名
小角色
城市中的一天
大 吞
被猎捕的猎人
大吊灯的帝国
在造物的深海宫殿
有人吗
智慧野兽
X档案
明 天
帕迪与虚拟小羊
幸福之“药”
小小的“瓦特”之旅
科技进化的影响
深海考察队的旅行
两栖动物的回归
水世界
后 天
未知的宇宙
地质年代表
致 谢
......(更多)
在石炭纪,漫步森林或许并非一件美事。你不时会踩到几只两米长的蜈蚣,或在翅翼长达70厘米的蜻蜓前望而却步。如果不幸遇到野猪般大小的蜘蛛,整个森林可能都会回荡着你的哭号声。
其实早在三叠纪早期,第一批鱼龙生物就已经在海洋中捕猎了。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从海洋迁移到陆地的生命此时返回海洋。因为陆地上的生存似乎并不比海洋中更容易。相反,大家总是希望充分利用现有的可能性,包括将动物、植物和菌类从对水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令它们适应干燥的生存环境,同时再让陆地居住者变回水下居民。
从前有一位旅行者,在很远很远处,高山湖附近,就发现一只海狸,看到它小心翼翼地重操旧业,要给家庭造一个窝。它一瞧见人,手上的木头便失落了,它甚至不敢逃开,只是无可奈何地痛哭流泪。
人为了报复,对待过于沉重或者过分温和的动物,往往以施虐取乐,让他们活生生受罪,慢慢死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