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中国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副标题: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10
ISBN:9787516187265
行业:其它
浏览数:6

内容简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起始于东汉建安年间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实际形成, 自此古代中国从大一统进入长期分裂混乱的格局, 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全国, 长达四个世纪之久。也正是自汉至唐之间的漫长的过渡时期。在这段历史时期, 从三国分立到隋朝统一, 中间只是在西晋王朝灭吴后有36 年短暂的统一, 其余时间都在分裂和战乱之中。同时出现了由民族迁徙引起的移民狂潮, 众多古代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北方地区, 北方的汉族又大举渡长江南徙, 挤压许多江南古代民族向东南移动。还有西域人士经由丝路内迁归附华土。汉族传统文化与内迁的众多古代民族文化, 甚至外来文化, 不断接触、碰撞、争斗乃至溶合, 使中华文明步入更加灿烂光辉的新阶段。从辉煌的汉文化, 经过这一段漫长、痛苦而又生机勃勃的过渡时期, 孕育出更加辉煌的站立在当时世界文化先列的唐文化。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学, 正是用田野考古获得的有限遗迹和考古标本, 努力反映和解析这一伟大历史过渡期的历史与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卷》是《中国考古学》(九卷本) 的第七卷, 这卷的内容, 主要是综合介绍20 世纪、主要是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迄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的成果。重点介绍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城市(以都城为代表) 遗迹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 究明其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对这一时期的墓葬发掘工作, 也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 还对壁画墓的艺术价值予以特别关注。由于这一历史过渡时期在文化上与前不同的特点, 佛教考古与石刻和简牍文书的研究, 在本卷中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阐述。并选择从考古标本能够阐明的几个侧面, 阐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本卷尽量依据有限的考古发掘成果, 构筑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的学科体系。对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汉唐之间的历史过渡阶段的历史, 特别是物质文化的发现, 进行还原和解析。

本书适合研究历史、考古、文博和艺术史的专业人员及广大历史、考古爱好者阅读。

......(更多)

作者简介

......(更多)

目录

绪  论………………………………………………………………………………………… 1

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研究概况……………………………………………………… 1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学的时代特征……………………………………………… 17

第一章 三国至北朝都城…………………………………………………………………… 28

第一节 三国魏至北朝洛阳城…………………………………………………………… 28

一 形制、布局的显著变化…………………………………………………………… 28

二 重要建筑遗址……………………………………………………………………… 35

第二节 三国魏至北朝邺城……………………………………………………………… 50

一 三国魏至十六国邺城(邺北城) ………………………………………………… 50

二 东魏北齐邺城(邺南城) ………………………………………………………… 56

第三节 三国吴至南朝建康城…………………………………………………………… 68

一 外郭区……………………………………………………………………………… 70

二 内城………………………………………………………………………………… 73

三 宫城………………………………………………………………………………… 73

第四节 十六国至北朝长安城…………………………………………………………… 76

一 大城………………………………………………………………………………… 77

二 小城———宫城……………………………………………………………………… 78

三 陶窑遗址…………………………………………………………………………… 80

四 佛教遗物…………………………………………………………………………… 81

第五节 北魏平城………………………………………………………………………… 81

一 早年调查的遗迹与遗物…………………………………………………………… 82

二 都城礼制建筑……………………………………………………………………… 82

三 宫城建筑遗址……………………………………………………………………… 84

第二章 北方的三国两晋墓葬……………………………………………………………… 87

第一节 洛阳和邺城的三国西晋墓葬…………………………………………………… 87

一 洛阳和邺城的三国时期墓葬……………………………………………………… 87

二 洛阳地区的西晋墓葬……………………………………………………………… 92

三 三国西晋墓埋葬制度的变化……………………………………………………… 99

四 魏西晋帝陵的探寻……………………………………………………………… 104

第二节 北方、东北、山东、关中地区的魏晋墓葬…………………………………… 109

一 北京和辽宁地区…………………………………………………………………… 109

二 山东地区…………………………………………………………………………… 112

三 关中地区…………………………………………………………………………… 114

四 河西地区…………………………………………………………………………… 118

第三节 北方十六国墓葬………………………………………………………………… 122

一 关中地区…………………………………………………………………………… 122

二 辽西地区…………………………………………………………………………… 126

三 中原北方、河西、新疆地区……………………………………………………… 134

四 十六国墓葬的特征和埋葬制度…………………………………………………… 141

第三章 南方的三国两晋南朝墓葬………………………………………………………… 143

第一节 分布状况………………………………………………………………………… 143

第二节 分区……………………………………………………………………………… 148

第三节 分期……………………………………………………………………………… 151

一 长江下游地区……………………………………………………………………… 151

二 长江中游地区……………………………………………………………………… 161

三 赣中南、闽西北地区……………………………………………………………… 163

四 福建沿海地区……………………………………………………………………… 165

五 两广地区…………………………………………………………………………… 166

六 西南地区…………………………………………………………………………… 168

七 小结………………………………………………………………………………… 170

第四章 北朝墓葬…………………………………………………………………………… 171

第一节 北魏墓葬………………………………………………………………………… 171

一 北魏帝陵…………………………………………………………………………… 171

二 北魏墓葬的地方特征……………………………………………………………… 177

第二节 东魏北齐墓葬…………………………………………………………………… 196

第三节 西魏北周墓葬…………………………………………………………………… 216

第四节 西域来华人士墓葬……………………………………………………………… 224

第五节 北朝埋葬制度研究……………………………………………………………… 242

一 北朝帝陵制度……………………………………………………………………… 242

二 北朝墓葬类型演变………………………………………………………………… 246

三 北朝族葬制度……………………………………………………………………… 250

四 北朝墓葬陶俑……………………………………………………………………… 253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壁画………………………………………………………… 259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壁画的主要发现………………………………………… 259

一 东北地区…………………………………………………………………………… 260

二 西北地区…………………………………………………………………………… 262

三 中原地区…………………………………………………………………………… 268

四 南方地区…………………………………………………………………………… 281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壁画的研究简况………………………………………… 289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壁画的时代特征………………………………………… 290

一 区隔与互动………………………………………………………………………… 290

二 传承与转变………………………………………………………………………… 291

三 宗教影响与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292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研究的新视野…………………………………………… 293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 296

第一节 瓷器工艺的成熟与繁荣………………………………………………………… 296

一 南方地区…………………………………………………………………………… 296

二 北方地区…………………………………………………………………………… 310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铜镜…………………………………………………………… 318

一 铜镜类型…………………………………………………………………………… 319

二 铜镜的区域特征…………………………………………………………………… 331

三 铜镜分期…………………………………………………………………………… 334

第三节 家具的演变和生活习俗………………………………………………………… 336

一 建筑技术的发展为家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36

二 礼俗的变化和家具的创新………………………………………………………… 339

三 传统家具的使用…………………………………………………………………… 341

四 十六国北朝时期高足家具………………………………………………………… 351

第四节 马具的发展和甲骑具装………………………………………………………… 356

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石刻与简牍文书………………………………………… 365

第一节 石刻的发现与研究……………………………………………………………… 365

一 石刻材料的存留与发现…………………………………………………………… 365

二 石刻材料的研究…………………………………………………………………… 388

第二节 简牍文书的发现与研究………………………………………………………… 404

第八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佛教考古………………………………………………………… 423

第一节 三国两晋墓葬所见与佛教信仰有关的遗物…………………………………… 423

第二节 新疆地区早期佛教石窟寺……………………………………………………… 428

一 龟兹石窟…………………………………………………………………………… 428

二 高昌石窟…………………………………………………………………………… 434

第三节 中原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 438

一 十六国北朝前期…………………………………………………………………… 438

二 北朝中期…………………………………………………………………………… 452

三 北朝晚期…………………………………………………………………………… 458

第四节 南方地区佛教龛像遗迹………………………………………………………… 472

一 江南地区…………………………………………………………………………… 472

二 四川地区…………………………………………………………………………… 475

第五节 南北朝佛寺遗址与出土佛教造像……………………………………………… 477

一 北朝佛寺遗址与造像……………………………………………………………… 477

二 南朝佛教造像……………………………………………………………………… 492

第九章 边疆地区考古遗迹………………………………………………………………… 501

第一节 高句丽城址与墓葬……………………………………………………………… 501

一 都城………………………………………………………………………………… 503

二 山城………………………………………………………………………………… 513

三 墓葬………………………………………………………………………………… 516

第二节 新疆地区遗址与墓葬…………………………………………………………… 546

一 交河故城…………………………………………………………………………… 546

二 楼兰古城…………………………………………………………………………… 555

三 尼雅遗址…………………………………………………………………………… 562

四 米兰佛寺遗址……………………………………………………………………… 574

第十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 580

第一节 中外交通和输入中国境内的域外制品………………………………………… 580

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外交通路线……………………………………………… 581

二 中国境内所见外来遗物…………………………………………………………… 584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与海东诸古国的文化交流…………………………………… 603

一 百济、新罗、加耶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603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日交流………………………………………………… 634

徵引古籍目录………………………………………………………………………………… 661

后  记……………………………………………………………………………………… 662

......(更多)

读书文摘

元邵墓天井宽元暐墓和杏园M1101度也与另外两墓做法不同

除韦辉合墓……外,其余三座墓葬墓道两壁均非直壁,而是分别留有若干个,其中新集……墓道及的北端为最南端的1号过洞

这些新时期时代文化(比如陶寺、两城镇和良渚)是否可被称为国家尚有争议,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考古学家相信他们就是国家。……在我们看来,判定哪些新石器时代文化符合国家的标准并不重要,这些论断基于如何对国家这一概念进行定义。作为一个考古学家,更重要的是提供有关这些复杂社会是如何发展、运转和改变的信息。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