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从语言到心灵

从语言到心灵
作者:蒉益民
副标题:一种生活整体主义的研究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4-03
ISBN:9787214120960
行业:其它
浏览数:1

内容简介

《从语言到心灵:一种生活整体主义的研究》以对专名的指称和意义问题的研究为基础,然后运用所得到的结果对意识的物理主义化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将其在语言哲学中的研究结果运用到心灵哲学中:对二维语义学以及心灵的渐逝型取消主义理论作出了自己的改进和发展,对现象概念策略、强表征主义策略等物理主义辩护策略进行了批评,对可想象性论证、二维语义学论证等反物理主义论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最终论证并走向关于意识的一种生活整体主义特性二元理论。

......(更多)

作者简介

蒉益民,男,1964年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2005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等。已发表分析哲学论文36篇。

......(更多)

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篇 语言哲学:专名意义的一种生活整体主义理论及其在心灵哲学中的应用

第一章 对直接指称理论的批判之一:索姆斯对直接指称理论的新发展

1.1 专名的意义和指称:历史与挑战

1.2 索姆斯对几种新的描述理论的批判

1.3 索姆斯为直接指称理论所作的新辩护以及我对这种辩护的质疑

第二章 对直接指称理论的批判之二:直接指称理论对空名问题的解答

2.1 直接指称理论和空名问题

2.2 塞尔蒙对空名问题的解答以及我对这种解答的质疑

2.3 其他一些对空名问题的新解答以及我对这些解答的质疑

第三章 对直接指称理论的批判之三:直接指称理论对弗雷格之谜和信念之谜的解答

3.1 塞尔蒙对弗雷格之谜的解答以及我对这种解答的质疑

3.2 塞尔蒙对信念之谜的解答以及我对这种解答的质疑

3.3 心灵内容和语义内容

第四章 对专名指称的研究结果: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因果的和描述的理论

4.1 传统描述理论和克里普克的因果理论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困难

4.2 埃文斯的早期和晚期理论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困难

4.3 专名指称的一种因果描述理论,以及为什么这种理论能够解决现在所知的所有困难

第五章 专名意义的一种社会的和实用的理论,以及由此体现和表达的一种生活整体主义的理念

5.1 专名意义问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挑战

5.2 对生活整体主义观点的一种直觉上的推荐

5.3 对生活整体主义观点的一种理论上的论证

5.4 对生活整体主义观点的进一步阐述和反思

第六章 上述理论在心灵哲学中的应用之一:一种社会实用版本的二维语义学理论

6.1 查默斯的二维语义学理论框架

6.2 对认知内涵概念的几种反对意见

6.3 对琐碎性反对意见的进一步探讨

6.4 对认知内涵概念的一种社会的和实用的阐述与辩护

第七章 上述理论在心灵哲学中的应用之二:对心灵哲学中渐逝

型取消主义的一种阐述和发展,以及关于科学的发展和

语境的变迁对意识感受性词语的语义内容的可能影响的研究

7.1 心灵哲学中的取消主义

7.2 取消主义中的渐逝型理论

7.3 对渐逝型理论的一种阐述和发展

7.4 对以上阐述的进一步反思和追问

第二篇 心灵哲学:对主要反物理主义论证的研究以及对主要物理主义

辩护策略的批评,对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之争中的语言哲学深层难题的一种阐述和解答

第八章 心灵哲学中关于意识的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之争,以及五个主要的反物理主义论证

8.1 当前心灵哲学中的核心课题:意识

8.2 当前心灵哲学中的核心课题:心灵内容

8.3 反物理主义的模态论证

8.4 反物理主义的知识论证

8.5 反物理主义的解释空缺论证

8.6 反物理主义的二维语义学论证

8.7 反物理主义的心灵因果性论证

第九章 反物理主义论证之一:对可想象性论证的分析和研究

9.1 克里普克的语义学策略

9.2 列文的情形一表象理论框架

9.3 克里普克对心灵物理主义的批判以及物理主义哲学家的回应

第十章 反物理主义论证之二:对知识论证的分析和研究

10.1 杰克逊关于玛丽的思想实验以及知识论证的论证结构

10.2 对于知识论证的五种类型的反对意见

10.3 对知识论证的分析和诊断:这一论证究竟向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哲学挑战

第十一章 反物理主义论证之三:对解释空缺论证的分析和研究

11.1 解释空缺论证产生的历史背景、它的论证结构以及它对物理主义挑战的实质

11.2 对于解释空缺论证的三种主要的反对意见

11.3 对解释空缺论证的几点质疑和批评,以及这一论证究竟向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哲学挑战

第十二章 物理主义辩护策略之一:对野蛮同一性策略的批评

12.1 野蛮同一性论证

12.2 现象概念论证

12.3 因果同一性论证

第十三章 物理主义辩护策略之二:对现象概念策略的批评

13.1 支持物理主义的现象概念策略

13.2 对现象概念策略的几种批评意见

13.3 关于现象概念策略的更深一步的探讨

第十四章 物理主义辩护策略之三:对无知策略的批评

14.1 意识认知理论的主要特征

14.2 斯图嘉支持物理主义的两个直接论证

14.3 无知策略与其他物理主义策略的比较

14.4 支持意识认知理论的主要理由

第十五章 物理主义辩护策略之四:对弱表征主义策略的批评,以及对知觉经验与知觉内容的研究

15.1 关于知觉经验的前沿研究状况

15.2 关于知觉经验的一种意向理论以及一种为物理主义辩护的弱表征主义策略

15.3 关于知觉内容的前沿研究状况

15.4 关于知觉内容的一种二维理论

第十六章 物理主义辩护策略之五:对强表征主义策略的批评,以

及对知觉透明性命题的质疑和对“彻底个体化光谱’’思想实验的构造

16.1 对知觉透明性命题的质疑

16.2 意识感受性的强表征主义:从知觉透明性到物理主义

16.3 有关意识感受性的一个经典论证:颠倒地球的思想实验

16.4 彻底个体化的光谱:对传统的颠倒光谱思想实验的一种推广

第十七章 反物理主义论证之四:对二维语义学论证的分析和研

究,以及对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之争中的语言哲学深

层难题的一种阐述和解答

17.1 相关的二维语义学概念与主张

17.2 反物理主义的二维语义学论证…

17.3 二维语义学论证所面临的主要批评和两个真正的困难

17.4 对语义困难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对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之争中的语言哲学深层难题的一种阐述和解答

第十八章 在二维语义学的理论框架中理解意义和意识问题,最终

走向关于意识的一种实用主义特性二元论,并由此更进一步地体现和表达生活整体主义的哲学理念

18.1 二维语义学的主要特征

18.2 意义:对本书在语言哲学中已经完成的相关研究工作的总结

18.3 意识:对本书在心灵哲学中已经完成的相关研究工作的总结

18.4 一种社会实用版本的二维语义学理论及其在心灵哲学中的运用,

以及关于意识的一种实用主义特性二元论

第三篇 上述关于意义和意识的理念在其他哲学领域中的应用

第十九章 在古希腊哲学领域的应用之一:对柏拉图语言哲学理论的发掘和阐释

19.1 对《泰阿泰德篇 》中两个重要隐喻的解读

19.2 对《克拉底鲁篇 》中两个关键隐喻的解读

19.3 对专名意义问题的一种柏拉图式的解答

第二十章 在古希腊哲学领域的应用之二:对亚里斯多德知觉理论的发掘和阐释

20.1 本尼耶特对亚里斯多德知觉理论的新解读

20.2 舍拉布基对亚里斯多德知觉理论的直译型解读

20.3 李尔对亚里斯多德知觉理论的表征型解读以及我为这种解读所提供的一种新辩护

第二十一章 在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交界领域的应用:对狭义心灵内容的研究

21.1 对狭义内容的三大经典批判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21.2 对狭义内容的一种极端辩护及其所面临的困难

21.3 对狭义内容的一种温和辩护及其所面临的困难

第二十二章 在分析的形而上学中的应用:对克里普克本质主义的质疑

22.1 关于生命个体来源的本质主义命题

22.2 关于物理个体来源的本质主义命题

22.3 关于物质深层结构的本质主义命题

22.4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