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陈思和、王德威、王斑、刘慈欣 联合推荐
《新青年》创刊110周年之际,重估从“觉醒年代”出发的青春话语集合体。
中国的20 世纪,是名副其实的青年世纪。几乎所有政治文化表述,都和“青年”有关。本书是一个关于“少年中国”的故事,“寄托了希望和未知”,也充满着阳光与阴影。
--
自梁启超始,20世纪中国的人不断建立、翻新关于“现代”的知识与信念,展开对自身的想象与重构时,“青春”在政治与文化表述中,便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直至成为现代中国一个经久不衰的神话。在梁启超吟唱出“少年中国”的赞歌后,多少代中国知识分子、作家、政治家都选择“青春”这一符号来寄托他们对政治革命、文化改革、民族复兴和美好生活的渴望:从“觉醒年代”时的“新青年”到左翼运动中的“革命加恋爱”,从“青春是美丽的”到“青春万岁”的复杂与含混,从抗战“十万青年十万军”到新中国“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现代中国的青春话语,萌发于政治想象,最终又涵盖于文化表述的各个领域,是一个逐渐被建构起来的话语集合体。作者借助现代经典文学作品,以六十年的时间跨度,带领读者进入“一次航向美丽新世界”的旅途。这又是一个关于少年中国的故事,“寄托了希望和未知”,也充满着阳光与阴影。
......(更多)
宋明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现任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东亚系讲席教授、系主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人员,复旦大学顾问教授。著有中文著作《未来有无限想象》《中国科幻新浪潮》《批评与想象》《浮世的悲哀:张爱玲传》等八部,以及英文著作Young China(《少年中国》)、Fear of Seeing(《看的恐惧》)两部,编选英哥伦比亚版中国科幻选集The Reincarnated Giant(《转生的巨人》)等。与骆以军合著诗集《白马与黑骆驼》。
......(更多)
序幕:旅途的开始
第一章 “青春”及其现代形式:青春话语研究导论
解读“青春”
重审青春与老年的关系
返老还童:一个魔法时刻
青春与现代性
关于传统的问题
中国的成长小说
第二章 “老少年”冒险记:晚清的旅行家和改革者
青年前史:留美幼童
发明少年中国
“老少年”的双重生活
少年的形塑过程
尾声:黄远庸的最后一次远行
第三章 “新青年”的成长:“五四”与现代小说的诞生
启蒙的情节
“新青年”的激进化
老去了的“新青年”
循环往复的开端和终结
作为教育小说的《倪焕之》
尾声:茅盾的新希望
第四章 把青年写进历史:茅盾的早期小说
青春之“蚀”
“现在的教徒”
北欧女神
革命女青年的学习时代
第五章 生命的开花:巴金无政府主义小说中的青春
一个中国无政府主义青年的成长
从《灭亡》开始
牺牲的神秘剧场
第六章 走向内面的旅途:主观主义与抒情自我
主观主义及其论争
《财主底儿女们》:精神界的青年战士
荒原上的抒情自我
《未央歌》:自由教育及其不满
尾声:抒情与历史
第七章 规训与狂欢的叙事:社会主义成长小说
社会主义成长小说
《青春之歌》:自我修正的叙事
来自年轻人的挑战
《青春万岁》:流动的圣节
结语:永恒青春的乌托邦
中文版后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