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作者:梁思成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3-10
ISBN:9787221177889
行业:建筑业
浏览数:3

内容简介

★一翻就让人爱不释手的中国建筑史!是经典,更是精典!

★梁思成实地调查摄影图+珍贵建筑测绘稿,5幅梁思成林徽因精美手绘水彩画全彩图。

★天头地脚滚金工艺,切口激光雕刻工艺,铜版纸四色印刷,赠送清代宫廷画家徐扬《乾隆南巡图》三折页,倾情呈现中国建筑美学盛宴。

★引经据典,史料详实,开辟以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建筑史的先河,打通数千年中国古建筑形制的流变。

★建筑学巨擘、清华建筑系创始人梁思成里程碑式著作,跟随梁思成林徽因,看石窟、看木塔、看佛寺、看晋祠。

-

【编辑推荐】

★中国建筑学、建筑教育学先驱梁思成扛鼎之作。

本书是我国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凝聚了建筑学家梁思成多年来的心血,另有建筑学家林徽因、莫宗江、卢绳鼎力协作,先对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史的分期作了宏观概括,再分述从上古至清末民初各时代,建筑活动大略、实物遗存、建筑体例特征,以科学的手段打通了中国古建筑形制数千年的流变。

★精校精注,巩固版本权威性,削弱阅读难度。

以原始油印本手稿为底本,与各大版本逐字比对,一一勘误;同时翻阅群籍,校正修补梁思成先生所引史料名目;书中古今地名有差异处、古今实词有异义处、古建筑实况有变化处、年号纪年处,均作注详细解释,以此本书降低阅读难度,便于更多读者走入这场中国建筑美学盛宴。

★装帧精美,工艺讲究。

内文87克江河胶,用纸厚实,印刷细腻平装裸脊,使书形更具建筑之美,可供平摊阅读。

封面烫金雕花,天头地脚滚金,书口激光雕刻传统建筑纹样,呼应古建筑流丽、繁复之美。

★四色拉页+梁思成林徽因亲笔水彩画。

文前另附梁思成林徽因精美手绘水彩画全彩印刷图。

赠送清代宫廷画家《姑苏繁华图》三折页。

......(更多)

作者简介

梁思成,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新会人,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代表作有:《蓟县独乐寺山门考》《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

......(更多)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国建筑之特征/002

第二节 中国建筑史之分期/011

第三节 《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014

第二章

上古时期

第一节 上古/022

第二节 春秋战国/025

第三节 秦/028

第三章

两 汉

第一节 文献上两都建筑活动之大略/032

第二节 汉代实物/039

第三节 汉代建筑特征之分析/048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文献上魏、晋建筑之大略/054

第二节 南北朝之建筑活动/058

第三节 南北朝实物/064

第四节 南北朝建筑特征之分析/072

第五章

隋、唐

第一节 隋、唐都市宫苑陵墓寺观建筑之梗概/078

第二节 隋、唐实物/086

第三节 隋、唐之建筑特征/101

第六章

五代、宋、辽、金

第一节 五代汴梁之建设/112

第二节 北宋之宫殿、苑囿、寺观、都市/115

第三节 辽之都市及宫殿/130

第四节 金之都市宫殿佛寺/134

第五节 南宋之临安/140

第六节 五代、宋、辽、金之实物/148

第七节 宋、辽、金建筑特征之分析/198

第七章

元、明、清

第一节 元、明、清宫殿建筑大略/214

第二节 元代实物/222

第三节 明代实物/237

第四节 清代实物/258

第五节 元、明、清建筑特征之分析/299

第八章

结 尾

清末及民国以后之建筑/314

附 文

油印本付印前言/320

......(更多)

读书文摘

在总体上,中国建筑不仅有历时性的i变化:汉之古拙,唐之雄大是,宋之规范,元之自由,明清官式建筑形制化的特点;也存在着共时性的地域文化差异:北国的浑厚,江南的秀丽,蜀中的朴雅,塞外的雄浑,雪域的静谧,云贵高原的绚丽多姿。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简明”是指平面以“间”为单位,……“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有机”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

中国建筑群的院落分割决定了如果不取鸟瞰方法,永远也不可能看到全貌,人们只有通过行走全程而将全貌整合于脑中。这种经历一段时间后的叠加式景观、“长卷”式景观正是中国建筑群的特点之一,“过白”只是时间静止时对视觉重点处建筑关系的要求。

盖中国自始即未有如古埃及刻意求永久不灭之工程,欲以人工与自然物体竟久存之实,且既安于新陈代谢之理,以自然生灭为定律;视建筑且如被服舆马,时得而换之,未尝患原物之久暂,无使其永久不残破之野心。 修葺原物之风,远不及重建之盛;历代增修拆建,素不重原物之保存,唯珍其旧址及其创建年代而已

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