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倾力巨献,首次用灾荒价格揭示明朝灭亡的气候密码。
️一书还原明朝人生活的成本以及气候剧变下普通人的真实困境。
️一部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全球史、明清史、价格史及气候史。
️“中国学贡献奖”得主、国际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继《纵乐的困惑》又一明代力作!
️透析明朝崩溃之因,亲证百姓之无尽深渊。
️4副图、6次深渊期、15张表格、777份灾荒史料是明朝崩盘的见证
️随书附赠沉浸式读书研讨会,让你一眼锁定著作精髓!
【编辑推荐】
◎国际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倾力巨献,首次用价格数据完整揭示明朝灭亡的气候密码。
卜正民荣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提名,2023年获得“中国学贡献奖”。开创“环境史”研究新范式——“灾荒价格作为气候指标”,此著作是卜正民史学观在明代历史上的落实。
◎为明朝灭亡提供新的解读方式。
对于明亡的历史,有人说崇祯能力不足,有人说明朝政府腐败,还有人说白银流入导致明朝物价崩溃以及满人入侵等,众说纷纭。本书从气候史、社会史的角度入手,通过考察小冰期与人民生活的互动,指出社会环境压力在逐渐挑战人民生活的极限,直至崩溃。另作者从全球史角度,指出明朝已融入世界贸易之中,在这经济高度发展阶段,明人出现了与传统相区别的富人,即因贸易而出现的新阶层,并指出从现有材料看,白银流入只影响奢侈品的价格,大多数以农业为生的明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处于全球贸易网络之中,对此部分人的影响微乎其微。
◎还原大明王朝普通人生活的物价,以及气候剧变下明人的真实困境。
对普通明人而言,1两已是一笔巨额财富,一个穷人的年收入在5两到12两之间,而生活成本已达到14两,此种情况下显然已经入不敷出。到了崇祯末期,在异常极端的天气下,人们赖以生存的大米每斗竟高达一二两,甚至更多,这显然已经超出了人们所能及的范围,“人相食”“吃树皮”以至连树皮都没有了,这种刻骨铭心的惨状在一份份作者引用的文人笔记中展现。
◎气候—社会互动的新视角,将灾荒价格作为气候指标,是明朝历史气候重建的注角。
古人记载气候既有直接的观测目的(如二十四节气、指导农时),也有更深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动因(预测吉凶,在地方志里一般在“祥异”目,是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但古人记载的内容多不详细,如“大旱”“饥”等,为了更好的把握历史时期的气候,其本文通过价格的变化,充分展现出大明王朝气候的波动,是历史气候重建的一个例证。
◎完整呈现气候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揭露持续百年的致命寒潮如何一步步撕裂大明根基。
小冰期使明人在一步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的同时,也在透支着明人的能耗,崇祯末期短暂剧烈的气候波动,达到了人们生活的极限,进而价格崩盘,政府无能为力,引发二百多年的明朝轰然倒塌。如今我们也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对国家的影响也同样值得我们当代人的深思。
【内容简介】
维系了276年的大明王朝为何在17世纪中叶轰然崩塌?汉学家卜正民教授从气候史的独特角度切入,论证小冰期的极端环境如何突破帝国的生存阈值,在“崇祯能力不足、满人南下等造成明亡”的传统叙事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约14世纪,北半球的气候开始转寒,17世纪达到顶点。在这三个世纪内,间歇性的干冷以及17世纪40年代左右的持续性干冷气候一步步摧毁了明朝的农业根基,使其从永乐年间的局部饥荒滑向崇祯朝全国性的粮食体系的崩溃。
卜正民教授通过大量的私人账簿、方志、笔记等资料,量化分析粮价飞涨
与生存成本的飙升,完整呈现了明人对生活环境、物价(尤其是粮价)等的感慨以及气候变动下人民生活的困难。全书逻辑缜密,层层推进,论证了气候变化对明朝政权的影响,作者认为气候往往设定了人们生活的极限,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所有人,至少会引发一场经济和社会危机,很可能会引发一场政治危机,这一认识对理解前现代国家的脆弱性,以及气候波动对国家的影响,都具有深远的启示。
【名人推荐】
如同他许多其他著作一样,卜正民教授这本关于明史的新著,既新见迭出,功力深厚,是一本很专业的史学著作,又语言亲民,把历史讲得饶有趣味,令人读来不忍释手。广大对中国历史有兴趣的读者,将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取最新的学术成果。
——李伯重,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
从价格史入手,把明代及清初连续三百年的历史纳入自然史和全球史的框架中来考察,是本书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仲伟民,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在明代各类文献中,有关市场价格的直接记录相对稀少。《崩盘:小冰期与大明王朝的衰落》一书另辟蹊径,从 3000余种地方志中搜集了 777条灾荒价格数据,建立起一套利用灾荒价格研究价格史的全新研究模式,不仅深化了货币、度量衡、财政等价格史研究核心问题的讨论,而且敏锐地捕捉到早期全球化时代朝贡价格体系和离岸贸易体系之间的联动,对于理解晚明气候变化、十七世纪危机、物价革命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启示。
——吴滔,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教授
《崩盘:小冰期与大明王朝的衰落》是一部探讨明清鼎革和“十七世纪危机”的新著。本书基于对明代气候史、物价史资料的量化处理,重建了明代气候变动、价格演进的基本过程,阐明了小冰期是明朝覆亡的主因,书中对明代价格史数据的分类处理和对价格史与气候史之间关系的思考颇具建设性。本书还发挥了作者擅长讲故事的专长,以明末一位江南下层读书人的灾荒纪事为主要线索,讲述了气候变动给明人生活境况带来的巨大冲击,是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的力作。
——刘永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明清易代一直是吸引历史学家不断追问的巨大命题。卜正民教授用一种新的方式探讨了这段历史。他以精巧的叙述框架驾驭了多个宏大主题,并以普通人的经历将它们串联起来。这为今天的读者呈现了更为生动,同时又嵌入了“长时段”解释的历史图景。这本书将偏重社会科学的历史分析与更为人文性的历史叙述结合起来,会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赵思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通过价格史梳理来探讨气候变迁对明朝崩溃的影响,是卜正民教授把明朝崩溃这个中国史内在话题带入全球视野背景下探讨的尝试,让非中文世界的读者拥有另一个在全球史背景下了解中国史内在话题的契机。
——申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副研究员
【媒体推荐】
明朝衰亡的故事是否有意影射今日世界面临的危机?卜正民没有明讲,但从他书中使用“气候变迁”及“人类世”等当代词汇,可见他知道读者会这么想。本书提供了一个数据研究的范例,说明复杂社会如何回应剧烈的气候变迁,也使我们明白今日的挑战并非没有先例。
——《亚洲书评》
引人入胜。
——《范式探索者》杂志
《崩溃的代价》是一部典范之作,以物价史和气候史等独特视角,深入探讨了研究充分的课题——明朝的覆灭。这部作品是对作者获奖著作《纵乐的困惑》的精彩延伸,通过全新视角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个曾为全球贸易中心的王朝之兴衰史……强烈推荐。
——《选择》书评
卜正民的著作以明朝灭亡为主题,对气候引发的粮食危机所导致的生活成本危机发出了令人不寒而栗的警示。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17世纪40年代初,明朝政权奄奄一息之际,中国物价亦迎来灾难性暴涨。这一现象正是《崩溃的代价》的立论根基……
——《文学评论》
......(更多)
【作者简介】
卜正民(Timothy Brook),1951年生,加拿大著名的汉学家,师从史学大家孔飞力。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曾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等著名高校历史学教授,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院长,哈佛大学出版社《哈佛中国史》主编。代表著作有《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等。
【译者简介】
陈佳臻,199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教授。在《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文献》等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课题项目资助。著《元代刑部研究》,译《长城之外:北境与大明边防》。
......(更多)
序 一位价格史学者的自我简介
壹 陈其德小传
明人对价格的认识
国家在场
价格作为数据
可能性的限度
灾荒价格作为气候指标
贰太平盛世?万历年间的价格体系
记 账
两位知县
何为 1 分、1 钱、1 两
在粤西班牙人
华北平原的一位知县
万历朝价格体系下的生活成本
收 入
富人世界的价格问题
奢侈品经济中的价格
叁白银、价格与海外贸易
海外贸易
朝贡与贸易
南海贸易中的价格问题
瓷器贸易中的价格问题
对外贸易对价格的影响
支持贸易
麦哲伦大交换?
肆灾荒时期的粮价
粮 价
方志中所见的灾荒粮价
灾荒价格的分布状况
上天、气候与灾荒
六次深渊
价格高涨
伍崇祯时期的价格猛涨
长时段下明朝的价格变化
万历年间短期的价格变动
后崇祯时期价格的再稳定
崇祯年间的价格猛涨
明朝崩溃时的灾荒价格与气候扮演的角色
后 记 气候与历史
附录 A 计量单位
附录 B 明朝皇帝年表(1368—1644 年)
附录 C 参考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