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行政法学的主观法体系

行政法学的主观法体系
作者:赵宏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年:2021-05
ISBN:9787521617573
行业:其它
浏览数:3

内容简介

以德国为代表的传统欧陆行政法主要表现为有关行政适法的客观法,但这种客观法体系却未给个人在公法中留下明确位置,个人公法权利也只是行政客观守法义务的反射。伴随客观法体系的局限越来越多地被认识,有关主观公权利以及法律关系学说的研究开始在公法中复兴。公权学说尝试将行政法塑造为个人公法请求权体系,它不仅提供了理解和整序现代公法的另一线索,也使个人在公法中获得了稳定独立的法地位。

......(更多)

作者简介

赵宏,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德国慕尼黑大学、科隆大学、纽伦堡大学、图宾根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重点为比较公法与德国公法,研究专长为德国基本权利释义学和德国行政行为、主观公权利理论,已出版专著两部:《法治国下的行政行为存续力》(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法治国下的目的性创设:德国行政行为理论与制度实践》(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译著两部:《德国guo家学》(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民族主义:历史、形式与后果》(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比较法研究》、《法商研究》、《环球法律评论》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其对行政行为、主观公权利和保护规范理论这些行政法学核心范畴的研究在业内受到广泛称道。

......(更多)

目录

上 篇 行政行为作为行政法体系核心基石的困境与问题

01 行政法学的体系化建构与均衡 / 003

序言 / 003

一、法的体系化思考与法学科体系建构的功能 / 005

二、价值与逻辑:体系建构要素与系统理论 / 010

三、基本原则、抽象概念与法释义学:德国行政法体系建构的要素与过程 / 015

四、行政法体系的自治与独立、开放与均衡 / 034

五、德国行政法体系建构与体系均衡的启示 / 045

六、结语 / 048

02 行政行为作为行政法教义学核心的困境与革新——兼论我国行政行为学理的进化 / 049

序言 / 049

一、功能性与型式化:行政行为作为现代行政法教义学核心的根源 / 051

二、型式化行政行为的内在局限与外部挑战 / 058

三、彻底放弃还是整饬调试:行政行为作为行政法教义学核心的未来 / 076

四、行政行为学理的现实革新 / 081

五、我国行政行为学理的问题与进化 / 090

六、结语 / 100

03 法律关系替代行政行为的可能与困局 / 102

序言 / 102

一、行政行为作为现代行政法总论核心的困境 / 104

二、行政现实的变革与行政法学的方向之争 / 108

三、作为竞争者和替代者的法律关系 / 115

四、法律关系作为行政法总论核心的困局 / 138

五、法律关系与行政行为:非此即彼还是相互补充? / 151

六、结语 / 158

下 篇 现代公法的另一线索:主观公权利与保护规范理论

04 主观公权利的历史嬗变与当代价值 / 163

序言 / 163

一、主观公权利的理论发端 / 165

二、主观公权利的范围缩减与概念转向 / 172

三、主观公权利的经典要件及其演变 / 180

四、基本权利/主观公权利的二分与主观公权利的重心转移 / 190

五、新公权理论 / 198

六、主观公权利的核心问题与法学价值 / 206

七、余论:统一公法权利观及其实现条件 / 215

05 保护规范理论的历史嬗变与司法适用 / 218

序言 / 218

一、保护规范理论的诞生及其与主观公权的关联 / 220

二、从 “保护规范基准”到“保护规范理论” / 226

三、旧保护规范理论与新保护规范理论 / 230

四、保护规范理论的危机:主观公权利是否应挥别保护规范? / 235

五、开放性与不确定性:保护规范理论的矛盾与两难 / 240

六、保护规范理论在我国行政审判中的展开与意义 / 244

七、结语 / 250

06 主观公权利、行政诉权与保护规范理论——基于实体法的思考 / 252

序言 / 252

一、主观权利与诉权在私法中的关系变奏 / 253

二、主观公权利的概念与公权理论的发展 / 256

三、实体法思考下的主观公权利与行政诉权 / 262

四、作为链接纽带的保护规范理论 / 270

五、结语 / 278

07 保护规范理论在举报投诉人原告资格判定中的适用 / 280

序言 / 280

一、保护规范理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纳入 / 282

二、保护规范理论在举报人原告资格判定中的适用 / 283

三、保护规范理论的纳入意义与适用价值 / 286

四、举报人原告资格判定中的保护规范理论适用问题 / 288

五、结语 / 301

08 原告资格从“不利影响”到“主观公权利”的转向与影响 / 303

序言 / 303

一、基本案情与核心争议点 / 304

二、论证过程与法院说理 / 306

三、核心理论与纳入意义 / 311

四、适用不当与未尽问题 / 322

五、结语 / 327

初出一览 / 329

后 记 / 330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