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童寯(1900.10.2~1983.3.28),字伯潜,正蓝旗满洲,钮祜禄氏,生于沈阳。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中国近代建筑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设计的作品凝重大方,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文化和借鉴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贡献。他是位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早在30年代初,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研究,是我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曾培养了中国第一个建筑学博士。1925年清华学校毕业后,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8年获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1930年赴欧洲考察建筑后回国。先在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随后前往上海从事建筑创作实践,1944年起先后在重庆和南京兼任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教授,并于1952年院校调整后在南京工学院继续担任建筑系教授,直至逝世。作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师,童寯参加设计的工程有200多项,他以渊博的学识和高深的艺术修养,设计了一批优秀的、富有个性的作品,在我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童寯长期致力于建筑及园林理论研究,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他数十年如一日,博览群书,勤奋治学,致力于东西方各国建筑历史、近现代建筑发展和各流派建筑理论的研究,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代宗师与楷模。
......(更多)
......(更多)
中国古典园林,面积不论大小,布局都遵循一定规律,用疏密相间,大小对比,迂回曲折,对景借景等手法。池馆桥亭假山花木安排,先经文人画家构思,通过匠氏在具体措施下劳动,使之实现;其经过往往是反复推敲,旷日持久,方能毕事。旧时代资产阶级既贪恋城市生活,又伪托寒素,向往山林野趣,逃避现实,充满矛盾。这在历来园林主人,都无例外。
如果说,建筑反映使用人的性格,则园庭又是建筑的引伸。中国自从经受西方思潮和物质文明侵袭以后,建筑艺术既走向西化,在绿化环境上也不可避免建设西式公园。而西方造园艺术较中国更能随肘代演变。造园与建筑在艺术创作上气息相关,造园风格不能落后于建筑形式,否则环境难以协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