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又名《重见玉岭》,是日本推理大家陈舜臣代表作之一,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获奖作品。作品巧妙地在时空交错中演绎古今与中外三个追求爱情的故事,延续陈舜臣一贯的儒雅文风,呈现其推理写作的深厚功力。
菟原少女,日本古代佳人。两个青年为迎娶她而相互较量射艺,一人射中水鸟的头,一人射中尾巴,不知如何是好的她只好选择自尽。
朱少凤,南朝梁武帝时江南名媛。石能与包选两位青年才俊为能娶到她而比赛雕刻石佛,最后却在阴谋与爱情中双双毙命。
李映翔,抗战时期勇敢的少女。日本青年学者入江与抗战游击队队长卧龙投入了这场关乎国家、爱情的较量。究竟,芳心何归?结局,让人不胜意外和唏嘘。
作品古今交错,荡气回肠,令人低回辗转。
名家评价
事实上将爱情作为推理的题材,曾是推理小说史上的禁忌,而在这部作品中,恋爱、犯罪以及背景(时代与风景)浑然一体,爱情升华为神秘的罗曼史,芳香扑鼻——这种评价并不夸张。
——新保博久
其作品中经受政治变动及颠沛流离的人物形象颇具魅力,展现了不断变化的时代风貌。他的作品具有日本作家所没有的洒脱和奔放的风格。
——大佛次郎
一部小说之所以深刻,并非一定写尽了人世百态,也不一定是真实的故事,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才是人生的真谛。
以中国为背景来创作,陈舜臣是推理小说领域内无可代替的第一人。
——稻畑耕一郎
......(更多)
......(更多)
......(更多)
两辆运货马车还在燃烧。 …… 一名游击队员淌着鲜血死去,被葬在战壕里。一匹马若无其事地在离车约五十米处的道路角落,很悠闲地埋头于草丛吃着草。 燃烧的马车上,不知什么东西爆裂开来,尖锐而刺耳的声音让春日恬静的空气战栗。
入江想起距南京很近的栖霞寺里的“千佛岩”。这些据说是齐代文物的佛像群,战争期间,在修补的名义下已被糊上水泥,还外加色彩。云冈石佛的修补也相当离谱。
尽管是日本军控制下的地区,但所谓控制区也仅限于点与线。眼前一望无际、尚未插秧的田地,就是脱离了点与线的“面”。入江所走的这条凹凸不平凹凸不平的乡间小路,既是容易遭受来自“面”的攻击而崩溃的纤纤细线。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