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微历史”视角,考察晚清至民国前期(1840~1930)中西文明碰撞交汇之下,民众生活世界发生的变化及其与社会、观念、制度变革的关系,探讨这段政治混乱时期民众生活变化与社会变革的互动作用及机制,探索生活世界中蕴藏的中国发展道路的内在潜力。
......(更多)
李长莉,籍贯河北,1958年生。1982年2月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4年12月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9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4年12月至1986年2月,在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1989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兼职:中国近代社会史学会会长、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生活史、近代中日交流史。
......(更多)
导言
第一章 城乡生活环境:西力东来与基层社会
一 乡民生活中的鸦片战争:舟山
二 城市开埠:英国教士闯福州
三 城乡管理体制:官府与救灾
第二章 消费生活:洋货流行与生活启蒙
一 洋货流行、社会风习与生活新观念
二 洋货流行与消费风气
三 “洋货”符号意义与思想启蒙
四 “洋货”“国货”与社会运动
第三章 城市生活:空间·生活·观念
一 城市生活新景观:上海
二 城市新风尚与民间生活伦理
三 市民生活“公共休闲”与“公共时间”
四 市民生活公私领域与私观念
第四章 婚姻家庭生活:性别·权利·制度
一 妇女生活与家庭伦理
二 “良贱婚姻”引发舆论战:“杨月楼案”
三 家庭观念的新旧会通:《浮生六记》与五四文化人解读
四 妇女家庭角色与财产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