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与真》是特里林1970年在担任哈佛大学诺顿诗歌教授时的演讲集,主要围绕历史中的自我之真诚与真实问题展开,某种程度上浓缩了他此前对诸多作家及文学文化现象的研究与思考。由于涉及众多的文学现象和理论问题,又包容了黑格尔、弗洛伊德有关精神的自我实现及潜意识理论,这部演讲集的思辨色彩很浓。他认为,对真诚和忠于自我的不懈追求在道德生活中占据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进一步的变化中,这种地位却被强劲的现代真实观念所篡夺。在整个西方文学和思想领域中比比皆是的例子都暗示着“诚”与“真”这两种观念所引起的矛盾和反讽。
......(更多)
莱昂内尔·特里林(Lionel Trilling, 1905-1975),20世纪美国著名批评家,生前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他继承阿诺德、利维斯以来的批评传统,侧重从社会历史、道德心理的角度评论文学和文化,被称为20世纪中期美国年青一代的思想导师,对当代批评影响甚大。其代表作还有《自由的想象》、《弗洛伊德与我们的文化危机》、《反对自我》、《超越文化》等。
......(更多)
比之于“真诚”,“真实”要求更繁重的道德经验,更苛刻的自我认识,对“忠实于它”是指什么有更严格的理解,它更关注外部世界和人在其中的位置,但却不会轻易地屈从于社会生活环境。
用《哈姆雷特》中的波洛涅斯的话来说,真诚就是“对你自己忠实”,就是让社会中的“我”与内在的“自我”相一致。因此,唯有出现了社会需要我们扮演的“角色”之后,个体真诚与否才会成为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