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易纲的学术论文集。全书按照不同的研究专题分为八个部分,内容涉及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国的货币化进程、汇率、金融体系、银行改革、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与发展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金融改革及货币化进程。有助于读者认识和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若干金融问题。
......(更多)
易纲,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80年赴美留学。1982年获美国哈姆林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获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终身教职)。1994年与林毅夫等发起并组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担任多种学术职务。1992-1993年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1993年被选为该会资深研究员。1993年至今任美国学术期刊《中国经济评论》编委。1996年至今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2002年被推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五届成员。
研宪领域为计量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一直从事中国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在英文国际期刊发表1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11篇被选入经济学文献权威期刊《经济学文献期刊》(美国)索引。在《经济研究》等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中、英文著作10多部。主要代表著作有:《中国经济改革:回顾与反思》,美国JAI PRESS, 1991中国的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1984-1993》,美国WESTVIEW PRESS,1994;《货币银行学》(与吴有昌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宏观政策调整与坚持市场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N99;《1998-2000中国通货紧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997年调入中国人民银行,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货币政策司副司长。2002年起任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货币政策司副司长。
......(更多)
自序
第一部分:中国经济改革
市场效率与产权界定
中国经济转轨对现代经济学提出的问题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一个历史的观点
第二部分:中国的货币化进程
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货币化进程
中国货币需求的估测
货币与经济活动
通货膨胀预期和价格波动
价格改革与通货膨胀
第三部分:汇率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
对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及其改进方案评价
汇率制度的选择
汇率制度“角点解假设”的一个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投融资体制扭曲所导致的后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更多)
从经济的持续增长来说,企业的投资利润率水平才是至关重要的,而缺少企业利润率基础的GDP告诉增长其实是危险的经济泡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