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作者:钱穆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年:2015-06
ISBN:9787545507409
行业:学术研究
浏览数:121

内容简介

......(更多)

作者简介

钱穆(1895.7.30-1990.8.30),男,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华西、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更多)

目录

第一篇 绪 论

第二篇 中国文学的起源

第三篇 诗 经

第四篇 尚 书

第五篇 春 秋

第六篇 论 语

第七篇 中国古代散文

第八篇 楚 辞(上)

第九篇 楚 辞(下)

第十篇 赋

第十一篇 汉 赋

第十二篇 汉代乐府

第十三篇 汉代散文——《史记》

第十四篇 汉代奏议、诏令

第十五篇 汉代五言诗(上)——《苏李河梁赠答诗》

第十六篇 汉代五言诗(下)——《古诗十九首》

第十七篇 建安文学

第十八篇 文章的体类

第十九篇 昭明文选

第二十篇 唐 诗(上)——初唐时期

第二十一篇 唐 诗(中)——盛唐时期

第二十二篇 唐 诗(下)——中晚唐时期

第二十三编 唐代古文(上)

第二十四篇 唐代古文(下)

第二十五篇 宋代古文

第二十六篇 宋 词

第二十七篇 元 曲

第二十八篇 小说戏曲的演变

第二十九篇 明清古文

第三十篇 明清章回小说

第三十一篇 结 论

附 记

......(更多)

读书文摘

到了《古诗十九首》,仍是诗言志,但此时总算已由政治性面转変为社会性的日常生活了,但并不求人了解,也没有希望立言立德”的意思。不过,我们可以说,《古诗十九首》开创了中国纯文学的先河。也就是说,东汉末年已到达了文学成期,即从此开始有了纯文学,也有了纯文学家。

嵘尝求誉于沈约,约拒之。而详其文体,散朗任自然,如魏武帝临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又如太原公子,不衫不履,风神隽逸;在齐梁雕藻之中,另是一种蹊径。刘勰《文心》,句无虚散,齐梁之缛采也;钟嵘《诗品》,体任自然,魏晋之逸调也;宜约之赏勰而不赏嵘也。观约所制,体裁绮密,而嵘之作,风神朗照;盖体之疏密不同,故拒之而不与耶?

所谓伟大的文艺正如伟大的时代,人们常常有其不同的解释;热心于社会改造的人们,以为伟大的文艺就是有助于理想社会的文艺,但爱好文艺的人们,却正以为那理想的社会,必然的须是接近于文艺的社会。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社会的理想也就是什……所以我正如一些社会学家要文艺,我则要求那能产生伟文艺的社会。

我写这部文学史,只有这一点初衷,我以为在黑暗里摸索着光明的,正是文艺;有文艺就有光,就有活力,然后一切问题才可以解决。

元帝萧绎之于简文,其犹陈思之于魏文乎。同一雕丽,而简文之气缓散,元帝之笔警秀。简文语缛而势驽,故不矜于先鸣;元帝意警而辞秀,时卓出以偏骧。特是简文之缛而词滞,不如魏文之弱而气清;元帝之秀以警发,亦逊陈思之遒而雄出。此由世有升降,遂致气有厚薄耳。

鲍照诗中特显一种人生之苍凉感。此种苍凉不同于≪古诗十九首≫之忧生,也不是建安之忧世愤激。是世味饱谙、无可奈何,又不能安之若素;想愤激怆恻,却又要勉作宽慰语。是看破而看不穿,想舍离又不放弃。此所以为"难",所以苍凉,所以怅恨,所以吞声。

即汉代产生的对人生的怀疑和对人类微渺的悲观,至三国六朝而猛增,至唐中叶而遭清理,而宋以后的文学便在乐观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