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到1943年间,薇依离开马赛奔赴美国,后又抵达伦敦,在异国度过生命最后的岁月,期间共记下八个笔记本。在这些笔记中,薇依以其标志性的箴言体写作形式,广泛地讨论了善与恶、爱与美、苦厄与忍受、自我与他者、时间与存在、必然与顺从等形而上学、哲学主题,也对社会、政治、历史等人类文明领域发表了充满原创性的看法。和之前的作品一样,《超自然认识》几乎难以归类,所思领域之广,探讨问题之深,足以让我们充分领略其思想的丰富内涵。
笔记本始终都是薇依整理、发展其思想的原生现场。这些文字忠实地刻写下薇依旅居期间不断阅读、学习以及思索的原初痕迹,描绘了一幅西蒙娜·薇依最直观的个人画像。这里是薇依思想最终的停驻之处,一字一句展示着她独特而令人难忘的精神世界。
......(更多)
作者简介: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法国哲学家。1909年生于巴黎,1931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获硕士学位,曾在一所女子中学任教,在工厂流水线劳动,也曾组织和平主义活动,经历战争期间的辗转流离,1943年死于因绝食和肺结核引发的心力衰竭。其圣徒般的品行多为世人所知,也受到加缪、米沃什、艾略特、默多克等诸多大师的崇敬。她始终关心社会政治,思想上亦特立独行,围绕人类的“痛苦与灾厄”这一哲学主题进行探索,她文风冷峻,语调坚定,正如其人怀着确信,从不妥协。
终其一生她辛勤工作,写作不辍,但生前未有作品出版面世,其著作由加缪等人整理而成,有《扎根》《重负与神恩》《柏拉图对话中的神》《在期待之中》《被拯救的威尼斯》《伦敦文稿》《工厂日记》等。
译者简介:
王星皓,同济大学哲学硕士,目前主要关注当代法国哲学、基督教哲学和西蒙娜·薇依研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