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巴黎,1933年……
三位朋友正坐在蒙帕纳斯大道上的煤气灯酒吧里喝着杏子鸡尾酒。其中一个叫雷蒙·阿隆的年轻哲学家,正在向同为哲学家的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盛赞一种他在德国发现的新鲜哲学——现象学。“你看,”他说,“如果你是一个现象学家,你可以谈论这杯鸡尾酒 ,然后从中研究出哲学来!”
就这样,20世纪影响最广泛也最深远的哲学运动发端了。受到启发的萨特,将现象学与他那种法式的人文主义情感结合在一起,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哲学思想——现代存在主义。
在本书中,英国著名作家莎拉·贝克韦尔将历史、传记与哲学结合在一起,以史诗般恢弘的视角,激情地讲述了一个充满了斗争、爱情、反抗与背叛的存在主义故事,深入探讨了在今天这个纷争不断、技术驱动的世界里,当我们每个人再次面对有关绝对自由、全球责任与人类真实性的问题时,曾经也受过它们困扰的存在主义者能告诉我们什么。
【编辑推荐】
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存在主义?
因为我们在纠结该不该“躺平”,痛斥为什么要“内卷”,剖析 “厌女症”的根源,担心工作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时……正是在进行存在主义思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萨特论自由,波伏娃论压迫女性的隐蔽机制,克尔凯郭尔论焦虑,加缪论反叛,海德格尔论技术,梅洛-庞蒂论认知科学时,会觉得像是在看最近的新闻……
★ 经典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史全新图文修订,重装上市:开本增大,版式更新,精装裸脊,文字优化,并添加70余幅照片和150多条注释,只为带给读者更畅快、更自在的阅读体验!
★ 中文旧版畅销7年、口碑爆棚,热门哲学史图书第5名,近2万读者在豆瓣打出8.6的高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日常的深处》作者王小伟,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副院长李钧鹏,《南风窗》和《中国周刊》前总编辑朱学东,特为新版撰写推荐序或推荐语。各大媒体、书评人鼎力推荐,荣登多个“年度好书” 榜单。
★ 我们是谁?我们该怎么做?作为20世纪后半叶最具影响力的思想运动之一,现代存在主义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在战后世界的文学、艺术、影视等领域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了解存在主义,就是了解我们想成为怎样的自己,因为你经历了什么,那这个什么就是个哲学话题。现在的我们,比我们想象的更需要存在主义者。
★ 原来你是这样的萨特、波伏娃、加缪……贝克韦尔以轻松、活泼的笔触, 综合哲学、传记、历史、文化分析、个人思考,成功把原本枯燥晦涩的哲学史讲成了一个轻松好读的故事,为读者提供了存在主义者的众多有趣细节,刷新了人们对哲学家的刻板认识!
......(更多)
莎拉·贝克韦尔(Sarah Bakewell):1963年出生在英国的伯恩茅斯,后随父母在亚洲旅行多年,最终在澳大利亚悉尼定居、长大。返回英国后,她考入埃塞克斯大学,攻读哲学专业,毕业后在伦敦的一家图书馆做了十年图书管理员。2002年,贝克韦尔辞去工作,开始专职写作。除本书外,她的作品还包括Humanly Possible(2023)、How to Live(2010)、The English Dane(2005)、The Smart(2002)。她目前生活在伦敦。
......(更多)
推荐序 有血有肉的存在主义
推荐序 我们远比想象的更需要存在主义
第一章 先生,太可怕了,存在主义!
第二章 回到事物本身
第三章 来自梅斯基尔希的魔法师
第四章 常人,呼唤
第五章 嚼碎开花的扁桃树
第六章 我不想吃了我的手稿
第七章 占领,解放
第八章 破坏
第九章 生平考述
第十章 跳舞的哲学家
第十一章 像这样交叉
第十二章 在处境最困难之人的眼中
第十三章 一旦品尝了现象学
第十四章 无法衡量的白霜
出场人物表
致谢
注释
参考书目
图片来源
......(更多)
一个人也许永远无法充分地描述一杯咖啡。然而,这是一项有益的任务:它把我们生活的世界还给了我们。在那些我们通常不认为是哲学内容的事物上,它尤其有效:一杯饮料、一首忧郁的歌、一次兜风、一抹余晖、一种不安的情绪、 盒相片、一个无聊的时刻。它通过掉转我们自己通常如空气般被忽略的视角,恢复了个人世界的丰富性。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