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1933年5月出版《家》单行本。
......(更多)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更多)
《激流》总序家附录 呈献给一个人(初版代序) 初版后记 五版题记 关于《家》(十版代序) 新版后记 重印后记
......(更多)
一切没有出口的质问在他看到的那些场景的阴影里像霉菌一样繁殖。
看看你自己,你是自由的。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任何东西有义务拯救你。给你自己的土地播种吧。你很年轻,又是个女人,这两点会给你带来很多限制,可你也是一个人。别让丽诺尔或者某个不值一提的男人决定你是谁,坏心眼的医生当然也不行。别当他们的奴隶。我说的那个自由的人就在你内心某处。找到她,让她在这个世界上做点儿有意义的事。
每个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要素”, 不是中心点,是“要素”。 “要素”上海一处生活的中心, 要是太重视装潢便容易忽略这一点, 我们生活的重心唯有确定了, 才能决定其他东西的摆设。 每个家的要素不尽相同, 譬如桌子,吃饭、做家务,甚至写作业, 都在这张桌子上进行, 桌子俨然成了居家生活的要素。
照明不光只是在天花板上装几盏灯就行了。对居住者而言,希望营造什么样的居家气氛,需要什么样的光线,才能清楚找到一个家最适合的光。
不玩游戏,不看电视,不看动画片,不上网,不听摇滚和美国民歌。在这个国家里有的是时间。
包如果太大了就会这也想装,那也想装,就会鼓起来。下定决心选择小包以后,可以促使人对预计装的东西进行严格挑选。
一处位于户外, 感受得到光、 水与风的地方, 能将居住着的心情, 与外头有所连结的一切, 都能称为庭园吧。
我们之所以投宿“旅馆”, 是为了体验有别于“家”的感觉。 实际上,旅馆具有家的一切必要机能, 甚至更精粹、更舒适。
我不是奢侈家,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只是一个劳动者。我穿着自己的围裙,在自己的黑暗的工厂里,做自己的工作。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