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所相信的东西与现实相当冲突的时代,陈嘉映学会去思考。因为思考走上了刨根问底的道路,于是他成了中国现象学哲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关于现象学、关于语言哲学,关于感觉分析,这些文章在在体现了作者对于西方二十世纪哲学的淹博。
......(更多)
陈嘉映1952年生于上海,6岁到北京。1968年到内蒙突泉斤插队,1976年回到北京,在北大读大学,读研究生,留校待了两年,到美国读了博士,1994年回北京大学执教至今。译作有《存在与时间》,著作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存在与时间”读本》等。
......(更多)
未来最好不要由我们决定
从感觉开始
信号、句子、词
关于语言的讨论
约定用法与“词”的定义
论名称
说大小
哲学概念翻译的几个问题
感人、关切、艺术
何谓“自然”
关于谈话的谈话
哲学的用途――致赵汀阳
中国思想的位置――读张祥龙的《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
分殊文化,共同世界
关于相对主义的对话
五味盐
浪子拉摩与哲人
德国古典哲学与德国文化
此在素描
烦、操心、关切
在语言的本质深处交谈――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思考
“为辩解进一言”――日常语言分析的一篇经典
编后小记
......(更多)
细说起来,“历史感”本来就该指对我们身在何处的感知、了解。在感受切身处境这一点上,我们最容易自欺。所谓深刻的历史感,就是扫开自欺,更真切地把握自己身在何处。
一个概念不是一个共相,由个体平均分有,而是一种道理,一条道路,或宽或窄或长或短或直或曲,把形形色色的独特存在连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