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著作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作品,也被公认为现代英国小说的一部开山之作。但长期以来,这部雅俗共赏之作的真实意蕴和斯威夫特的严肃意图则众说纷纭。20世纪的乔治•奥威尔和阿兰•布鲁姆都曾对这一小说做过影响深远的评论,也表明了它的意义绝非仅限于作为它自身时代的政治镜鉴这一点上。
不同于“索隐派”着重关注这一文本对于斯威夫特所生活时代的现实政治的指涉,本书的解读更侧重于该小说普遍的永恒的价值。从古今视角切入,本书主要围绕四个基本问题展开:一、飞岛国“哲人”与“慧骃”是否分别象征“今”与“古”且彼此对立;二、慧骃国是否就是“格列佛”乃至斯威夫特本人的理想;三、《格列佛游记》是否终结于“格列佛”的愤世隐遁;四、何谓写作的“真实”。这些问题无疑都牵涉着另一个隐含的且更为根本的问题:“今”是否一定胜于“古”。在此意义上,要全面理解《格列佛游记》,就不能离开斯威夫特所置身的18世纪初的“古今之争”这一基本背景。
......(更多)
洪涛,法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史等。专著有:《逻各斯与空间——古代希腊政治哲学研究》《本原与事变——政治哲学十篇》《心术与治道》等;译有:柏拉图《政治家》卢梭《论语言的起源》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鲍曼《寻找政治》等。兼任《复旦政治哲学评论》主编。
......(更多)
引子
第一章 飞岛之国:技术理性与现代国家
1.《格列佛游记》的核心问题
2.飞岛国的“统治艺术”
3.“下降”的古今差异
4.技术政体:一种全新政体的诞生
第二章 慧骃之国:道德理性与“自然状态”叙事
1.慧骃的“理性”及其困境
2.慧骃国故事:现代自然状态理论的一种竞争性叙事
第三章 《格列佛游记》的意图
1.人是一种有待改善的动物
2.真实性问题与古人
后记
......(更多)
譬如,让孩子吞食写有数学命题和证明的饼干,从而使数学知识刻写于他们的头脑之中,等等。小时候,每读到此,就很想能得到这种饼干。
自然状态理论将自然状态视作需要克服的、充斥着不确定性的一个混沌或黑暗的世界,然而,那克服了自然状态的无序性的“理性”国家的原动力,又只能来自于自然状态。在此,自然状态被当作既需要被清除,又作为清除力量之源泉的场所。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对人性的一种悖谬式的见解:理性的欲望主体。理性被当作使得欲望得以更为有效的实现的手段。
......(更多)